沙縣正地:一個有故事的村莊
2018-03-20 10:26:34樂小麗?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紅色故事 正地是革命老區,1945年12月,沙縣重建閩西北特委和游擊隊根據地,特委機關就設在正地的隆興洋(即現在的林洋自然村)。正地村有十幾個人加入游擊隊,其中,村民黃隆雅用智慧和膽識上演了沙縣版的《潛伏》,在當地傳為佳話。 記者找到黃隆雅的兒子黃發佑,黃發佑今年72歲,他向記者講述了父親和國民黨斗智斗勇的故事。 當時,黃隆雅任地方保長,聰明機靈,辦事麻利,鄉親們都服他。解放戰爭初期,有位共產黨員來到高橋開展地下工作,送給黃隆雅三枚五角星徽章,向他宣傳共產黨的政策。黃隆雅小心翼翼地將徽章珍藏起來,他不知道那位干部的名字,但那三枚徽章在他心里留下了紅色烙印。 黃發佑說:“我見過那三枚徽章,可惜現在找不到了。” 因為黃隆雅在當地有較高的威望,國民黨也試圖拉攏他,一時間,他有些搖擺不定。有一天,黃隆雅在路上遇到一個國民黨兵,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黃隆雅請他吃飯,還送了他一些盤纏。那名國民黨兵很感激,將自己的配槍送給了黃隆雅,并告訴他:“國民黨當官的只顧自己享樂,不管普通士兵的死活,千萬不要給他們辦事,我就是從那逃出來的。” 沒多久,林志群來到正地,建立游擊隊根據地,說服黃隆雅加入游擊隊。黃隆雅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仍然以保長的身份做隱蔽,偷偷支援游擊隊糧食、物資,為他們提供情報。 國民黨在沙縣官莊有個倉庫,藏著不少戰略物資。黃隆雅和游擊隊商量好,由他混進倉庫,跟守庫的國民黨兵賭博,麻痹他們,賭得興起,守庫的人完全忘了戒備。中午12時整,埋伏在外面的游擊隊沖進倉庫,把他們的賭資全沒收了,還帶走了許多物資。 游擊隊一走,守庫的士兵連忙請援軍追擊。黃隆雅也跟在后頭,假裝給他們出主意:“快看,這有腳印,順著腳印就能追上他們!”他們不知道,之前黃隆雅建議游擊隊員將草鞋反著穿,因此,他們朝著相反的方向追,哪里還能看到游擊隊員的影子。 還有一次,國民黨準備從福州運一批物資回沙縣,走水路。黃隆雅知道后,將情報告訴游擊隊,游擊隊決定截下物資。 由于人手有限,游擊隊只派了3個人執行這項任務,黃隆雅是其中之一。其他兩名游擊隊員有配槍,黃隆雅沒有。 他們埋伏在離縣城不遠的一座竹林里,那里是船只入城的必經之路。很快,押運物資的船只出現在視線中,船上有十幾個國民黨兵,個個都有配槍,如果硬搶,敵我實力懸殊肯定是搶不過的,怎么辦呢? 3人一合計,決定唱空城計。 船行到竹林下,其中一名游擊隊員朝天開了一槍:“前面的船,停下!” 船上的人全神戒備,猶豫著要不要反擊。這時,只聽到竹林里沙沙作響,聽聲音至少隱藏著上百號人! 敵軍一看我方人多勢眾,嚇得趕緊靠岸卸物資,開著空船跑了。 原來,3名游擊隊員想了個辦法,他們用繩子將竹子一根一根綁起來,3個人拉著繩子在山上跑,竹子晃動,發出沙沙的聲音,好像漫山遍野都是人。吃過游擊隊不少苦頭的國民黨早就成了驚弓之鳥,沒等細看就投降了。 當時,沙縣像黃隆雅這樣的人很多,據人物傳記《傳奇青年林志群》中記載:“游擊隊鄉、保、甲長采取兩面手法,晚上通知貧苦農民躲兵、抗稅,為游擊隊提供物資和情報。次日帶著國民黨抓兵、征稅,使國民黨在農村‘眼睛瞎了,耳朵聾了,甚至全身癱瘓’,成為閩西北特委工作中的一大特色。” 可惜,“反右運動”中,黃隆雅被迫害,發配到北方勞改,環境苦寒加上心中憤懣,于1960年郁結成疾,吐血身亡,年僅44歲。 文革結束后,國家為黃隆雅同志平反,為他頒發了“五老”證,追認他為“老交通員”,其妻子為“老接頭員”。黃發佑向記者展示了父母的“五老”證:“當時是手寫的,我父親的年齡都寫錯了。”證件上,黃隆雅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令人唏噓。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