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修竹人家”蓮田蟹
2018-04-18 10:03:02黃平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肖曉敏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文/圖 4月11日,陽光明媚,春風送暖。 一大早,楊桂蘭就帶著工人在建寧蓮田里開工了。“下個星期蟹苗就要到了,趁這幾天天氣好,要趕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楊桂蘭一邊說一邊指揮著工人,蓮田四周的護坡都要糊上稀泥,這樣既有利于保水,荷蟹又不容易跑掉。 除了“蟹老板”,楊桂蘭還是農家樂修竹人家的“掌柜”。都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楊桂蘭就是用這樣的“車輪”在創業之路闊步前行。 時光倒回到20年前,楊桂蘭懷揣著夢想,白手起家,開過食雜店、超市,也去外面打過工,還種過黑木耳……為了找準定位,她嘗試著在不同領域里謀求發展。 2012年,楊桂蘭經營超市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養殖大閘蟹能賺錢。不顧家人的反對,楊桂蘭只身啟程去安徽安慶考察,她驚喜地發現建寧這邊的氣候正適合大閘蟹養殖。 2013年,楊桂蘭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在均口鎮官常村承包了20畝農田,養起了大閘蟹。初次試水的她邊學邊干,開啟了艱辛的養蟹之路。 養螃蟹是門技術活。為了把蟹養好,除了尋求當地農業部門的幫助外,楊桂蘭還與安徽華江蟹業達成合作關系,在大家的幫助和指導下,當年她把大閘蟹養出了成果,畝產達到了40公斤,每公斤賣到160元,除去成本,每畝有3000元左右的利潤。 初嘗甜頭后,楊桂蘭擴大了養殖規模,并成立了福建閩之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隨后的一兩年時間里,大閘蟹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利潤每年都穩中有升,但是有一個想法一直盤旋在楊桂蘭的腦海里:田里只養殖螃蟹是不是太浪費? 怎樣才能充分利用資源,能否發展立體種養?楊桂蘭開始付諸行動。2015年初,她把大閘蟹的養殖基地搬遷到了修竹荷苑,開始在蓮田里套養大閘蟹。 “事實證明我們的做法是對的。”楊桂蘭笑著說,蓮田里套養,具有“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的優勢,大閘蟹養在蓮田里,能吃雜草、水生生物,起到除草除害作用。 那一年,她在蓮田套養的50畝大閘蟹喜獲豐收,大閘蟹收入20多萬元,建蓮收入10多萬元,效益翻番。 正當楊桂蘭把養殖業做得風生水起時,她又有了更多的想法。 2015年,均口鎮修竹荷苑成為了全國的觀光農業示范點。“有景點的地方一定會有農家樂。”在村民們還在駐足不前,怕承擔風險時,楊桂蘭迅速抓住了又一個大好時機,在修竹荷苑邊上租下一棟民房,裝修成為集餐飲和民宿于一體的農家樂“修竹人家”。 “一開始,來修竹人家就餐的只局限于建寧本地及周邊縣的游客。”楊桂蘭說,現在游客遍布全國,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每年暑假是修竹荷苑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前去就餐的游客一定要提前預定。 2016年,“修竹人家”又推出了休閑采購區,打造了垂釣、休閑為一體的水鄉漁村,結合游荷苑、賞蓮花、采蓮品、聞蓮香、嘗蓮味、聽蓮韻、品荷蟹、拾鄉趣、憶鄉愁等活動,讓游客有更好的體驗感,“坐在長廊里賞美麗的荷花,吃純天然的生態美食,還能體驗清靜自由的生活,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好。”來自廈門的張女士自從前年到過修竹荷苑后,對那里的美景美食都念念不忘,于是去年又去了一次,今年還計劃在暑假的時候帶上家人一起來游玩。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