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達:多彩梅林的“首席畫師”
2018-04-24 10:42:55熊明歡?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蔡曉卿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泰寧記者站 熊明歡 通訊員 詹宗瑩 行走在朱口鎮梅林村,映入眼簾的是規劃整齊的徽派建筑群、四通八達的水泥路和碧水潺潺的小溪流,風景如畫。昔日土房加危房、又臟又亂的梅林村,變成了美麗鄉村、明星村。村支書李顯達是讓梅林變樣的“首席畫師”。 一顆恒心改造梅林 1984年李顯達懷著一顆為村民辦實事的恒心進入梅林村兩委。那時,梅林村還是土路,村民住在土房里,生活條件很差。村里的年輕人都想著走出梅林到大城市掙錢,李顯達卻偏偏選擇守在村里,“我想讓梅林富起來、美起來、讓年輕人留下來。” 從1984年到2000年,李顯達跑項目、籌資金,鋪設水泥馬路、機耕硬化路60余條,一條條土路變成寬闊平坦的水泥路。2000年,梅林村實現村村通。有了路,村里的東西運得出去,村民收入節節提高。村民都說,村里每條水泥路都是李顯達到處籌資金跑出來的。 路通了,但房屋大部分還是土房子,磚木老房既不安全也不美觀,且相當一部分是危房。從1998年起,李顯達便開始統一規劃宅基地實施舊村改造。部分群眾不理解,李顯達一次次上門做工作,一個夏天下來他瘦了好幾圈。最終,7年間,分三階段七個自然村一道實施整村拆舊改新工程,一幢幢村民別墅拔地而起,新式徽派建筑成為梅林新風貌。為實施環境連片整治,李顯達帶頭拆除廢舊房子進行菜地化、綠地化、魚塘化,綠化面積達500平方米。村里建成污水處理站,設立村環境衛生保潔基金,聘請村里13個小組長任環衛保潔人員,每周保潔三次,從網格管理、多樣宣傳、全域治理和長效監督上全面落實梅林村生態環境治理。2016年梅林村被省住建廳評為“美麗鄉村”示范村。 一顆決心激活支部 2000年,李顯達高票當選為梅林村黨支部書記,今年56歲的他至今已連任七屆。2015年他獲得“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為激活支部活力,他把符合條件的年輕致富能手發展成為黨員,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備的黨員作為村后備干部進行培養;創建在外流動黨員微信群,利用手機開展黨員學習教育;創建梅林鄉賢微信群,把鄉賢團結在一起。 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李顯達也用新點子。梅林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林戲的發源地,李顯達的愛人是梅林業余劇團的演員,2017年夫妻倆編劇創作出《清風亭》《巡按斬父》等劇目,開展“高揚黨旗、共創和美”的梅林戲村村行活動,先后在該鎮19個村巡回演出。在李顯達的支持下,目前梅林業余劇團已有折子戲8個,大型劇8個,年均演出場次50場,通過梅林戲,豐富了村里的文化生活,也讓黨的方針政策走進了村民心里。 如何利用支部帶動村子發展?李顯達同青年黨員帶領村民發展餐飲、全民超市等第三產業,轉移村內剩余勞動力630余人。幾年來,先后引進瀚森農業有限公司、福建綠圣生態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發展立體農業。李顯達還請黨員致富能手和專業農技人員帶領村民發展花卉、制種、食用菌栽培,引導村民奔向致富路。2011年,他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2014年被評為市級優秀村主干。 一顆真心顧大家 李顯達心系群眾,常常顧了“大家”忘了“小家”。2010年,泰寧遭受“6·18”特大洪災,梅林村橋梁被沖垮,自來水廠無法供水,李顯達組織緊急水廠搶修,確保村民喝上放心水;橋梁沖垮,村里沒錢修,李顯達自己擔保借款籌資修橋,前后花費200余萬元修建6座橋梁。災后重建的幾個月里,他天天在村里忙碌,大家至今還提起這事。 為了盤活村里經濟,幫村民謀發展,李顯達帶頭成立朱溪漁業專業合作社,將閑置十余年的魚塘重新利用,按照“綠色、有機、無公害”進行基地生產養殖,輻射帶動周邊群眾100多戶,為農戶增收6000多元。 2017年,他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為14戶47名貧困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為貧困戶買好雞、鴨、豬苗和飼料,還帶著養殖大戶上門教貧困戶養殖方法。貧困戶周從智的妻子患了紅斑狼瘡,他發動捐款,利用輕松籌平臺幫助籌集1.8萬元善款。 關心村民,李顯達卻顧不上關心自己的愛人。2017年11月,妻子突發動脈硬化、血壓升高,住院治療18天。李顯達只有一晚陪護愛人,其余時間都是讓姐姐照顧,而他一直在為村里的事奔忙。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