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時如何應急避險
2018-06-14 10:06:58李 敏?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李 敏 地震就像刮風下雨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500萬次地震,但絕大多數我們感覺不到。地震的發生不可避免,但地震災害則可以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減輕。許多震例說明,地震造成的災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為因素——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今天,我們就一起行動起來,學習防震減災知識,減輕身邊的災害風險。 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后,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及時采取自救行為,常能獲救或避免死亡,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1.關閉閘門:地震發生時,應該迅速關閉家中的用電設施來降低災害風險,關閉明火、電閘。 2.保護頭部:頭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如果有墜落物直接擊砸到頭部,會給人的生命安全帶來致命的危險,因此,保護頭部是保證生命安全的最重要措施。地震避險時,應迅速降低身體重心,躲在桌子下并抓緊桌腿,并準備與桌子一起移動。如無法躲入桌下,則可用枕頭、坐墊、書包、甚至臉盆等順手可得的物品來保護頭部,如果實在沒有其他順手的物品可用,那就用雙手抱著頭部進行保護和躲避。如無庇護物,則應迅速貼緊內墻蹲伏,并用手臂護住腦袋和脖頸,注意躲開外墻、窗戶、懸掛物、鏡子、高大家具、大家電、裝有玻璃和重物的吊柜等。 3.地震時什么地方比較安全? 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一般只有十幾秒到幾十秒,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千萬不能驚慌,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做出正確的抉擇。當感覺到地震時,第一時間確知去哪兒躲避非常重要。室內安全點是堅固的家具下面,例如,堅固的書桌或其他硬質桌子之下。小開間的房間,如衛生間和廚房也是相對安全的地方,但衛生間和廚房相比較,衛生間更好,因為衛生間一般有水,而廚房里有煤氣,易產生危險。緊貼內部承重墻的地方也較安全。 4.地震時哪些地方比較危險? 地震時室內比較危險的區域有:窗戶邊、陽臺上、樓梯間、懸掛物件下、玻璃隔斷旁邊、鏡子旁、壁爐旁以及較高的未固定家具旁邊。還有樓房的外墻處也比較危險。地震時,室外有些地方也是比較危險的,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玻璃幕墻等有危險物或高聳懸掛物附近就不宜停留。其他危險場所還有:高樓旁、狹窄街道內,危舊房屋、危墻、高門臉旁邊等,還有危險品倉庫、化工廠、儲油儲氣設施、物料堆放處附近等。所以,即使在室外,地震時也要注意避開這些危險地方。 5.震時是跑還是躲?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險較好的方法。發生破壞性地震時,建筑物粉碎性或千層餅似的垮塌的可能性很小,大地震時類似的垮塌建筑物也是少數,絕大多數情況是建筑物不倒,但有破壞或破壞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墜落的建筑構件以及裝修附屬物對人員構成最大的威脅。震時如果四處逃跑,沒有任何保護,反倒將自己處于極危險的情境之中;而躲在庇護物下,安全性就大大提高。 6.平房如何避險? 在平房的人,如室外空曠安全,且人員離門口較近,則應盡量保護頭部,沖出房屋到空曠地帶;否則,應充分利用時間,迅速躲在桌下、床下,抓緊桌(床)腿,以防劇烈震動下桌子或床移位,從而使躲避在下面的人失去庇護。或頭頂枕頭、沙發靠墊或安全帽等能保護頭部的物品,緊挨墻根和堅固家具旁,蹲在地上,保護頭、胸等要害部位,閉目,用鼻子呼吸,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