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指數,你知道嗎?
2018-07-12 11:02:41黃寶琴?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記者黃寶琴 “2018年6月29日9時,二中監測點,實時空氣質量指數(AQI)49,質量等級:一級,質量狀況:優,首要污染物:無。全市平均空氣質量指數(AQI)50,質量等級:一級,質量狀況:優,首要污染物:無……” 在市環保局網站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上,全天每隔1小時更新著我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和各種污染物濃度的變化。 那么什么是空氣質量指數呢?我們應該如何讀懂這個指數?記者對此進行了了解。 空氣質量指數怎么看 空氣質量指數(AQI)是報告每日空氣質量的參數,描述了空氣清潔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對健康的影響。廣大市民能夠通過空氣質量指數了解生活環境質量,關愛自己的健康,它同時也是政府相關部門掌握環境狀況和制定環保措施的重要決策依據。 我市市區共有4個國控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其中國家考核評價點位3個,分別為三明二中、三鋼、三元區政府測點,對照點位1個,為洋溪測點。 “2014以來,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項目為PM2.5(細顆粒物)、PM10(可吸入顆粒物)、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O3(臭氧)、CO(一氧化碳)6項。”市環境監測站綜合室工作人員劉洪晃介紹。 目前,在市環保局網站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上,除了公布實時空氣質量指數外,還用曲線圖表明了空氣質量指數最近24小時變化,用柱狀圖表明了最近10天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指數(AQI)的數值越大、級別和類別越高、表征顏色越深,說明空氣污染狀況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現今我市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交由第三方進行運營,一旦發現空氣質量不達標,它會自動報警并將污染情況發至領導的手機上。”劉洪晃介紹。 2010年以來,我市空氣質量呈逐年好轉趨勢。2017年,我市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優的天數為192天,良的天數為169天。優、良天數比例達98.9%,首要污染物為臭氧,全省排名第七。 “地球衛士”還是“健康殺手”? “去年,我市有4天沒有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一天是大年初一PM2.5超標,還有3天是臭氧超標。”我市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鄧朝詳介紹。 大年初一因為燃放煙花爆竹而導致PM2.5超標不難理解,但另外3天臭氧超標就讓人感到意外了。臭氧難道不是一種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人類健康的氣體嗎? “在距地面15公里至20公里的大氣中存在的臭氧(俗稱臭氧層)確實是‘地球衛士’,但到了10至100米的近地面,它卻會對人類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鄧朝祥解釋道。 “很多市民會覺得像現在這種艷陽高照、天空湛藍的天氣非常好,適合戶外運動,但卻不知臭氧污染隱藏在萬里晴空中,危害不容小覷。”鄧朝祥說,在氣溫高、晴熱少云、太陽輻射較強時,臭氧濃度升高較快,易成為夏季的超標污染物。 那么臭氧污染是如何產生的呢? 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 “要控制臭氧污染,從本源上說,就是要降低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這一方面可以通過減排來實現,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管控。”鄧朝祥在談起自己的專業時成竹在胸。 “一旦遇到這種高溫,氣體又不容易擴散的天氣,我們就要求三鋼減產或要求它進行合理原料配比等,這樣能減少氮氧化合物(NOx)的生成。”鄧朝祥介紹,“在管控方面,為了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排放,我們要求三鋼需避開高溫段(8時至18時)對粗笨、煤焦油進行裝卸;城區加油站卸油作業時間調整到每日傍晚6時至次日早8時……盡可能減少高強度陽光照射產生的臭氧污染。” “另外,今年我市城市雙修中的立面改造還在繼續,而建筑材料中的有機溶劑、油漆及涂料都是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重要來源,因此,我們會要求施工單位在高溫時段停止有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的作業,將之放到傍晚、凌晨或是陰雨天去做。”鄧朝祥說。 保護大氣人人有責 “看,三鋼又在排污了。”只要看到三鋼的煙囪上冒白煙,市民心里就在嘀咕。那么三鋼的白煙囪真的是因為污染超標造成的嗎? 面對問題,鄧朝祥卻不急著解釋,反而帶著記者來到了環保局的頂層讓記者眼見為實。記者看到三鋼區域天清氣朗沒有一絲白煙。 “難道看不到白煙的時候三鋼就沒有在生產嗎?這是不可能的。三鋼煙囪里排出的熱氣,在低溫或潮濕天氣里容易冷凝產生大量水蒸氣,所以看起來像是冒白煙。但三鋼的空氣質量在線監測一直是達標的。”鄧朝祥解釋道。 這些年,三鋼集團致力建設新時代綠色鋼廠,通過提升裝備工藝技術、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實現了增產不增污、增產不增廢、增產不增能耗的“綠色鋼鐵”目標。 通過強化大氣污染治理,我市市區空氣質量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工業污染排放的SO2、NO2 、CO等指標大幅下降,并達到一級標準,SO2從2012年的52μg/m3降至2017年的13μg/m3;市區空氣質量從群眾戲稱“一年吃進一塊磚”,到今年1-5月達標率高達99.3%,位列全省第一。 在空氣面前,每個人都“同呼吸、共命運”,因此,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保護大氣環境,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出行時盡量選擇乘坐公交或騎自行車、步行;房屋裝修裝飾優先選擇購買綠色環保標志產品;夏天空調溫度不低于26℃;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鄧朝祥相信只要每個人都積極踐行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那么,空氣質量一定會越變越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