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西城秀村尋古
2018-07-17 10:01:21官建文?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秀村一瞥?? ●官建文文/圖 尤溪縣西城鎮秀村,原名小村,在古代屬四都,曾經是尤溪到沙縣的交通要道,位于尤溪縣西北部,海拔420米,高山環抱,山清水秀。與沙縣南陽鄉交界,東部與文峰村相毗鄰,南部與山連村連山連水,西部與新坑、管前鎮吾溪村僅一山之隔。 全村土地面積27945畝,其中林地面積23880畝,耕地面積2160畝,竹林面積1905畝,人口約1468人。秀村,下面還有溪源、溪口自然村。 秀村人杰地靈,據記載,在宋朝紹定五年,上官鼎新從這里考中進士,名聲聞于鄉里。其子孫人才輩出,明朝沙縣官墩人官榮,曾被冊封琉球正使,賜一品服,他就是上官鼎新的后裔。 上官鼎新,生卒年待考。據《八閩通志》《延平府志》《尤溪縣志》《尤溪志》記載為尤溪四都小村人,南宋紹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進士。上官族譜也記載,上官鼎新為尤溪四都小村人(今尤溪縣西城鎮秀村),官至禮部侍郎。 據上官鼎新后人族譜記載,尤溪秀村上官氏人才濟濟,宗祠門前旗桿林立。在宋咸淳七年(1271年)八月,上官家族十個官員用一千五百錠銀子買下尤溪一都卓氏一郎(上官鼎新女婿)的山場一座,用于安葬十九個墳墓,當時有立石碑為據。 現在秀村已經沒有上官氏人家,曾經輝煌的上官家族,在明朝中葉達到鼎盛,后期慢慢沒落,人才外流,到了民國,隨著最后一戶上官氏的消亡,秀村上官氏就此沒落。 在秀村村尾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神廟,神廟后面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紅豆杉,原來這棵紅豆杉已經干枯三年,但是,自從在樹下建了一座城隍廟,紅豆杉居然重新煥發出生命力,令周圍鄉民嘖嘖稱奇,都說有神靈保佑,因此香火旺盛。 城隍廟里供奉的神就是上官鼎新,這里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上官鼎新為官正直,愛國憂民,極力主張抗蒙。對宋度宗任由賈似道禍國殃民頗有微詞,經常上奏皇帝,彈劾賈似道,為賈似道所記恨。一日早朝,上官鼎新立于朝堂之上,忽然覺得脖子后像是被馬蜂蟄了一下,火辣辣的疼痛不已,禁不住頭向后一仰,不料頭上的烏紗帽掉落在地,賈似道趁機挑撥離間,誣陷上官鼎新對皇帝不敬。宋度宗皇帝大怒,認為是藐視朝廷,犯了欺君之罪,不容分辨就給斬了。被斬首后其尸體三天不臭,宋度宗聽后奇怪,就說:“如果你覺得冤枉,就讓尸身發出香氣。”沒想到尸體真的發出了香氣。皇帝才知道自己冤殺了他,于是讓人把尸體送回老家厚葬。并下昭書允許上官鼎新家人遇府葬府,遇縣葬縣。意思是說上官鼎新的家人前去接棺,無論在哪里遇到,可以在當地任何地方安葬。 到了明朝,朱元璋下詔加封天下城隍。上官鼎新后人上官永定任湖廣左布政使,上奏洪武皇帝,朱元璋感其忠良,加封上官鼎新為佐輔功臣十三省陰陽總管,在小村敕建城隍廟一座,以供人們敬仰,庇佑子孫后代。 在上個世紀初(1924年)城隍廟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于是村里人把城隍廟改建在原址對面的半山腰上,而原址現在修了村級公路。 秀村民風淳樸,待人熱情。村里的一些老人雖然不會普通話,但言語之間總能感受到真誠。他們世代以耕種為生,如今青壯勞力外出創業,村里只留下老人繼承祖業,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如今,秀村發生了很大變化。向莆鐵路、廈沙高速貫穿村落山脈,環村道路硬化,村里新建了兩座老人活動中心和村部,河道整治長達4000米,垃圾定時定點妥善處理,村民幸福指數逐步提高。 眼下,秀村按照中央、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西城鎮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立足項目區域范圍的資源條件和特色要素,塑造“生態·康養·鄉愁”形象內涵,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為基礎,以文化為核心,以旅游為提升,以“綠色生態、傳統鄉愁、農業創意、養生休閑”為建設方向,以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產業、打造農業品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為主線,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路進行項目區產業發展謀劃,遵循從生態文明戰略——生態產品設計——生態產業培育的發展路徑,力爭用5-10年的時間把項目區打造成生態產業示范區和福建省中高海拔地區田園綜合體示范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