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金華:讓客家黃粿香飄八閩
2018-08-09 10:53:36賴全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用油茶殼灰制作純天然堿水。 用槐花粉著色后的大禾粳米。 用飯甑蒸熟的大禾粳米。 鄧金華夫婦將黃粿揉搓成形。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通訊員 謝水庭 文/圖 寧化縣城南鄉(xiāng)水口村“鑫欣客家米粿店”里,店主鄧金華與丈夫廖善華正忙個不停,店不大,干凈整潔,木桌上,竹篩里金燦燦的黃粿,或圓或方,透著騰騰熱氣,清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女承父業(yè),傳承黃粿手藝 黃粿,又名黃米粿,是寧化客家特色小吃。 鄧金華今年35歲。她從小耳濡目染,跟著父母學做米粿。出嫁后,她與丈夫廖善華另起爐灶,長年做黃粿,并注冊“鑫欣黃粿”商標,轉眼已有15年。 鄧金華告訴記者,黃粿選用優(yōu)質大禾粳米為原料,手工制作需經過制作堿水、浸米、蒸米、搗爛、成形等5個步驟。制作黃粿前,需將植物堿水倒在大木桶內,加粳米浸泡12至14小時左右。次日清早,把浸泡好、顏色澄黃的粳米用筲箕濾干水份,撈到大鐵鍋內翻炒,倒在木盆里用適量堿水拌勻,隨后倒入飯甑,隔水蒸透,再倒入石臼中用力捶打,至飯粒全融成綿團狀。趁熱反復揉搓,就可搓成各種形狀的黃粿。 酒香也怕巷子深。鄧金華挑著黃粿,走村串戶推銷,請顧客免費品嘗。慢慢地有了名氣,客人多了,加工有些吃力。她就加入機械化攪拌環(huán)節(jié),攪拌出來的黃粿抬至木板上,搓成各種形狀,或是用模具壓成帶花紋的餅狀,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好的黃粿色澤晶瑩,爽滑可口,富有米香。”鄧金華說,黃粿易于保存,可浸泡在裝著灰堿水的木桶或大缸中保存數(shù)月不壞,黃粿吃法也很多,可煮著吃,加上點蔥花,味道爽滑。 植物制堿,遠離化學藥物 近年來,天然綠色的美味黃粿越來越受歡迎。 鄧金華主打生態(tài)牌,用純天然植物堿水與槐花給黃粿著味著色。傳統(tǒng)工藝是取山中特殊的灌木燒成灰,裝進布袋,放入鍋中煮沸,瀝出的就是植物堿水。用它做出的黃粿口味純正,品質上乘,具有防止食積、肥胖,促進消化吸收等功能,備受消費者喜愛。 現(xiàn)在加強生態(tài)保護,制作植物堿的原料緊缺。鄧金華就尋找替代品,收購油茶殼來制作天然堿,其效果不亞于用灌木灰制的堿。她家一間泥坯老屋內,整齊地碼放著一袋袋油茶殼,足有半層樓高。近年來,她變廢為寶,每年收購油茶殼5萬多公斤,幫助村民增收5萬多元。 黃粿好不好吃,選材和制作步驟都有講究,植物堿的濃度、粳米的品質、浸泡時間、蒸煮時的火候控制等,都直接影響著黃粿的口感與色澤。這些年,鄧金華不斷改進工藝,采用真空包裝,將黃粿保質期延長到了一個月以上。 黃粿暢銷,現(xiàn)在一些不法商家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制作時竟添加硼砂、泡打粉等違禁藥品,坑騙、毒害消費者。而鄧金華生產的黃粿經省市權威部門多次抽樣檢測,從未測出硼砂、鋁元素、二氧化硫等成分,完全符合生面食制品健康標準。 “硼砂,毒性較高,有很強的防腐、增加彈性和膨脹等作用。添加含有鋁元素成分的泡打粉,黃粿外觀更飽滿,口感更好,殊不知鋁元素會在體內積累,危害人體健康。”面對魚龍混雜的市場,鄧金華道出了困惑。她表示憑良心做事,遠離化學藥物,是自己的本分。 她更希望相關部門進一步整頓市場,保障守法商家合法權益,確保消費者健康。 家鄉(xiāng)味道,黃粿八閩飄香 煎、炒、煮、烤……黃粿既可作菜,又能當主食。作為一種傳承千年的食物,黃粿是客家人節(jié)慶宴席不能缺少的美味,更是客家游子思念的家鄉(xiāng)味道。 近年來,寧化大力發(fā)展客家美食,逐步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配送中心,形成生產、銷售、加工一條龍服務,將客家小吃打造成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yè)。鑫欣客家米粿店成為寧化客家小吃的食材供應基地,主要面向三明、福州、廈門等地小吃商家供應黃粿。 “現(xiàn)在是黃粿市場的淡季,通過托運發(fā)貨,每天需向三明、福州、廈門等地小吃商家供應黃粿200多公斤。”廖善華告訴記者,春節(jié)前后是旺季,每天生產近1000公斤,但受冷藏條件等限制,目前還局限在省內銷售。 采訪時,一名小車司機將車停在路旁,買了5袋黃粿出門,走了幾步又返回店里多買了3袋,他從泉州來,經朋友推薦慕名而來,想帶點黃粿回去。 鄧金華在寧化農貿市場吊橋頭設有固定攤位,每天進城銷售,空閑時就打開“鑫欣客家黃粿”微信號,通過微信對外銷售黃粿。“我在手機微信群中積極推介天然綠色的美味黃粿,9元一公斤,薄利多銷,吸引了很多外地消費者咨詢、購買。”鄧金華希望家鄉(xiāng)黃粿能飄香八閩大地,走向大江南北。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