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治平:畬鄉筍竹香
2018-08-14 10:48:21賴全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記者 賴全平文/圖 7月18日,農歷六月初六,是寧化縣治平畬族鄉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當天上午,該鄉舉辦以“觀竹品筍、訪畬探源”為主題的第二屆文化旅游節活動,弘揚和保護畬族文化,展示畬鄉新變化。周邊千余名群眾齊聚于此,感受畬鄉筍竹香,領略竹海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 【賞竹竿舞】 治平畬族鄉地處寧化西南部,是三明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現有世居雷、藍、鐘三姓畬族992戶4265人,占總人口的33.4%,其中9個村為民族村,有35個自然村村民全部為畬族。治平是毛竹之鄉,素有“竹筍之鄉、生態之鄉”之美譽。全鄉現有毛竹林15.9萬畝,人均11畝,是全市3個10萬畝毛竹以上的鄉鎮之一。2003年林改以前,林農只有竹山管護權,竹林經營粗放,低產林占三分之二。林改后,竹農成了竹山主人,育林護林積極性高漲,竹山變“金山”,毛竹變金竹。全鄉現有筍竹加工企業1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6家,主要生產膠合板半成品、竹炭、竹筷、玉扣紙等產品,暢銷海內外。 竹風幽幽,竹韻盎然,治平畬鄉萬頃翠竹綠意蕩漾,氣勢磅礴。畬民因地制宜,以竹韻為素材,制作了文武燈、關刀燈,自編自導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農歷六月初六當天,文化旅游節上表演的歌舞《美麗畬鄉等你來》、民樂演奏《非遺文藝》、小品《回畬鄉娘家》、民間小調《十二贊汀江源頭下坪村》、民間小劇《賣花線》等節目精彩紛呈,極具畬族風情,深受群眾喜愛。 治平民族將民俗體育運動——竹竿舞引進課堂,集中展示“米字形”“十字形”等多種竹竿擺法及舞蹈,形成全校學生人人都能跳、人人有花樣的局面。表演現場,阿哥阿妹身著畬族傳統服飾,手拉著手,上下抬腳,在有節奏、有規律的碰擊聲里,在竹竿分合的瞬間,敏捷地進退跳躍,躲開竹竿夾擊,在分分合合的竹竿間跳躍進退。阿哥阿妹“舞”技超群,低頭細看竹竿,踩準“開”“合”節奏,既有趣又像是一次挑戰。 “竹竿舞是畬民喜聞樂見的表演、健身方式,參與性、互動性很強,游客可近距離觀賞竹竿舞表演,還能與演員攜手共跳,感受畬鄉文化魅力,體驗健體強身的樂趣?!?8日,剛剛表演完節目的雷曉琳自豪地告訴記者,她跳了八年竹竿舞。 【品筍竹宴】 畬鄉竹林資源豐富,竹筍種類繁多。身居竹海的畬民日常里離不開竹,他們種竹伐竹,愛吃竹筍,善制竹器、篾器,將竹之美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竹篩、竹椅、竹床、竹涼席、竹茶具、竹餐具、竹籮筐、竹籬笆……畬民制竹器、用竹具的傳統源遠流長,甚至連屋子都用竹子建造。 竹筍具有開胃、促進消化、增強食欲的作用,被譽為人體垃圾的“清道夫”。畬民以大山為伴,唱竹筍山歌,吃竹筍佳肴。畬民烹飪竹筍的方法很多,選取春筍、冬筍、閩筍、黑筍干、石筍、筍尾巴等多種筍類,根據廚師的技藝和消費者需求,可燒、燉、炒、烤、蒸、煲、燴、涼拌等多種方式烹飪,同時配以畬鄉烏米飯、三鮮湯、黃燜鴨、芋子豆腐等菜品做成畬家筍宴,用以招待賓客。 竹泡菜、烏米飯、骨頭鮮筍、荷香竹筒飯、咸鴨筍干煲、醬香黑筍煲……治平畬族鄉第二屆文化旅游節活動將“品筍”納入活動之中,推出筍竹宴,可謂滿桌皆是竹,讓游客沉醉在一片濃濃的畬族風情里,流連忘返。 熱情好客的畬族阿妹盛著畬族美食,端著竹筒美酒,唱著敬酒歌,以最淳樸的方式歡迎遠方的客人。看精彩表演,品地道筍宴,游客們紛紛拍手稱快,直呼“過癮”。 【展玉扣紙】 治平是三明的毛竹大鄉,也是玉扣紙之鄉,其手工造紙歷史悠久。治平玉扣紙,質地細軟柔韌,潔白光潤如玉,不易蛀蝕,曾是汀州紙行的頭派珍品,遠銷東南亞地區。鼎盛時,治平有手工紙寮500多槽。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治平畬民用“千擔紙、萬擔糧”為中央蘇區的生存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74年,國家專選特調治平玉扣紙印制《毛澤東選集》線裝本。2018年6月,治平畬族鄉“玉扣紙制作工藝”被評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客家人都愛選用玉扣紙進行書法創作。 為更好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治平畬族鄉第二屆文化旅游節專門舉辦“體驗非遺魅力:玉扣紙、活字印刷”活動?;顒蝇F場,書法家紛紛鋪開潔白的玉扣紙,揮毫潑墨,展示紙質的優良。客家木活字印刷非遺傳承人利用玉扣紙印制大量書畫,免費贈送給村民,積極推介玉扣紙和木活字印刷術,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走向千家萬戶。 現藏于寧化縣博物館的《神像祖圖》,原為治平鄉連里坪畬民雷姓珍藏,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左坑畬民上交政府。該畫卷長達10米左右,寬36公分,畫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秋。畫卷選用上等玉扣紙,工筆重彩,以連環畫形式,反映畬族先民傳說,保留了原始氏族對圖騰的崇拜,歷經200多年完好無損。按畬族傳統,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日,治平畬族鄉畬民長輩將《神像祖圖》展開曝曬,祭祀祖先,并向晚輩講述畬族的來歷傳說。 治平畬族鄉高峰村境內的雞公崠,海拔1389.9米,為寧化縣最高峰。近日,雞公崠風電項目順利完成首臺2.0兆瓦風機的吊裝,標志著三明地區第一個風電項目正式進入風機吊裝階段,屆時每年可提供1.1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年可節約標煤3.59萬噸,年產值約6690萬元,工業增加值約3800萬元,真正成為茫茫竹海中的聚寶盆,進一步奏響畬鄉人民的致富樂章。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