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鄉村淘”淘出農民新生活
2018-08-16 10:17:42賴全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張金珠在分發快遞 阿里巴巴授予張金珠“無線王牌軍”獎牌(右二)。 淘幫手黃麗華指導村民網上購物。 ●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文/圖 如今,城里人熱衷于網上購物,衣食住行都能通過網絡解決。在寧化縣水茜鎮新街,越來越多的村民熱衷于網上購物。農村淘寶合伙人張金珠樂當起了“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擺渡者,開啟了鄉村新生活。 860部手機綁定app 2015年,張金珠參加寧化首期電子商務孵化班學習。2016年1月,她在水茜鎮新街開了家農村淘寶服務站,服務范圍覆蓋全鎮近兩萬人口。除了選購日常生活用品外,遠近村民通過“村淘”網購電飯鍋、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等家用電器的也逐漸增加,網購逐漸成為鄉村新的生活時尚。 張金珠是水茜鎮沿溪村婦女主任,和村民打交道的機會很多。她每天走村串戶,向村民推介電商理念。剛開始,村民“觸網”意識不強,對網購商品存在抵觸心理,她就采取逐家逐戶走訪宣傳的方式,對村民承諾買回來的物品合適了才收錢,不合適無理由退換。經過她的宣傳和推薦,服務站里的業績逐步提升。 “村淘”不僅能幫村民網上交電費,買到實惠而且品種豐富的商品,還能幫村里銷售特色農產品。村民外出旅游,從路線查詢、出行方式選擇到預定酒店,都能享受一條龍服務。為了能讓村民直觀地選購商品,張金珠從網上購入各種商品,連同當地的土特產品一起擺上貨柜,不斷吸引線下客戶。 在不到40平方米的服務站內,擺滿了郵件與快遞,墻上貼著阿里巴巴村級服務站代購流程的業務范圍,有網上代買、網上代賣、繳費、創業培育等。為了方便村民購物,張金珠在服務站專門設立實物展柜,展出40多種日用百貨及多款家電,供村民線下挑選,方便村民比對后上網選貨、下單。 “目前,村里已有860多名村民手機綁定‘村淘’app,方便他們網上交易,實行服務站與村民的雙贏發展。”張金珠感慨道,由于業務量太大,她還聘請了一些村民當“淘幫手”進店幫忙。 月交易額15萬元 張金珠的服務站每天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有時候村民錯過了時間點打電話來,她也會出門到服務站開門取貨,看見村民及時拿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她覺得很快樂。 當地群眾需要的物品五花八門,大到電視機、空調、摩托車、農機產品,小到調料、肥皂等生活日用品,都會找張金珠網上代購,她的“村淘”服務站成了村里的大超市。隨著村民電商意識的增強,進服務站上網買化肥、農藥的村民越來越多。 “給村民選產品是有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買家評價,如果產品有超過三個差評,就不能推薦給村民了。”張金珠說,對于沒有開通支付寶的村民,她會提供特別服務,允許他們貨到付款。“村淘”越來越受到村民的歡迎,每月網上交易1400多筆,交易額15萬元以上。去年“雙十一”,服務站交易額超過10萬元,她忙得像只旋陀螺卻樂在其中。 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優品服務站是以新零售模式建成的集營銷、銷售、物流和服務于一體的互聯網+線下門店的新零售渠道體系。2017年底,張金珠在集鎮開了家天貓優品服務站,實現“天貓”品牌落地,主要銷售日用家電,方便村民線下購買。 幫助村民“農產品進城” 水茜鎮地處偏遠山區,森林覆蓋率達76%,盛產紅菇、梨菇、香菇、銀杏、筍干、野生獼猴桃等土特產品,由于銷售途徑、物流等因素,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村民劉敬金說,家里每年都收了不少筍干、梨菇,吃不完只能拿到鎮上賣,但銷量有限、價格不高。 如何讓村民原生態產品走出大山?近年來,水茜鎮積極探索“互聯網+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通過建立電商平臺解決銷售問題,實現“網貨下鄉”“農產品進城”,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2016年2月,張金珠開了淘寶店“瑞雨商務”,通過互聯網將當地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紅菇、筍干、蜂蜜、茶葉……這些在城里少見的天然食品,都被一一擺到了網上。為了讓更多人愛上家鄉農產品,她把村民們自家種的蔬菜、水果擺到了微信朋友圈上,希望進一步實現“農產品進城”。每完成一單生意,她心中都會增添一份成就感。 逛鄉村,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刷淘寶,給村民挑選如意的商品;曬產品,將客家土特產發往淘寶店和微信朋友圈;收發快遞,為村民提供便捷服務,這就是張金珠的日常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