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黃勤建:從拿鋤頭到開“飛機”
2018-09-05 09:38:01黃平柳 陳曉星?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陳曉星 文/圖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業、農村、農民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農業正在走向現代,種田“老把式”們也從拿鋤頭種地到開起了無人機服務農業。 建寧是山區小縣、農業大縣,是“中國建蓮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是中國稻種基地的核心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種子生產基地。全縣有耕地面積28萬畝。 多年來,建寧這個偏僻的山區小縣,依靠著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借助科技力量正在美麗蛻變。一家一戶傳統、單一、粗放型農業種植模式,正向農場、大戶、合作經濟快步進發,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經營模式雛形初顯。 拿著鋤頭和父親一起種地 自從1981年生產隊解散,農村開始實行分田到戶后,聯產承包責任制讓農民干勁十足,干活的效率翻番。 黃勤建,今年43歲,1975年出生于建寧縣溪口鎮楊林村坪上小組。讀完小學四年級后輟學,他開始跟著父母下地干農活。 “那時干農活的條件真的很艱苦,拿著鋤頭去種地,做什么事都需要靠純勞力來完成。”回想起往事,黃勤建感慨萬千。他說,犁田都是靠牛,由于效率低下,一天最多只能犁一畝地,還需要一年到頭喂養牛,每天要早起喂牛,晚上還要放牛。稻子成熟時最累人,所有稻子都需要人工收割,起早貪黑;稻子收割后還需要人工脫粒,脫粒后再一擔擔挑回家曬。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農村機械化革命的開始,黃勤建家里購買了小組第一臺拖拉機?!坝辛送侠瓩C,種田開始變得方便多了?!秉S勤建說,拖拉機耕田,一天可以耕10幾畝,效率很高。除了自用,還可以幫村民們犁地,賺取每畝15元的勞務費。 一開始的幾年時間里,黃勤建跟著父親,田里、山里的活都干。到了1993年,他開始單干?!拔曳N地,父親管山里。”黃勤建說,加上荒地,當時家里有20多畝田地,一半用來種水稻和蓮子,一半用來制種。 制種的效益很可觀。但是由于人手不夠,風險大,不敢多種?!澳菚r候制種沒有現在這么輕松,以前母本的麥穗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需要人工剝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秉S勤建說,收成的時候,要搶抓時機收割,沒及時收回來,種子會在田里發芽;收回來,還要有好的天氣晾曬,如遇陰雨天種子會被漚壞。 雖然當時條件很艱苦,但是在黃勤建的努力下還是把田地經營得有聲有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拖拉機在農村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除了用來耕田外,還是運送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1995年,看準時機,黃勤建又購買了一臺拖拉機?!案?、運送肥料、糧食、建筑材料都能用上拖拉機。”黃勤建說,農閑的時候,他還會開著拖拉機到外地攬活,賺點現錢花。 靠著機械化種地3000畝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黃勤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變成了種田好手。他繼續帶著妻子經營著家里的那片土地。 科技的發展,讓農村種田方式發生了變化。2002年,黃勤建購買并使用了全縣第一臺收割機。收割機的效益好,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于是,在2009年,黃勤建注冊了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6人。當時,由于能享受中央、省級、合作社等三級購機補助,一臺收割機6萬-7萬元,除去補助,只需要4萬元左右。 2005年,30歲的黃勤建種田的經驗足了,膽子也大了,他把家里所有能種的田都用來制種。頂著巨大的風險,那一年的收入還不錯。于是,他開始流轉土地,每年都增加制種面積,2011年制種面積達到頂峰,有140多畝。但是,由于天氣不好,加上花期不遇,只收回成本。 2013年,黃勤建流轉了375畝土地用來種植普通的水稻。“種水稻的效益沒有制種高,但是勝在安全。”黃勤建說,當時糧食的收購價為300元/100公斤,一畝可產出600公斤左右,每畝的收入可達1800元。2017年,借助機械化設備,黃勤建種地面積達3000畝。“有了科技力量的投入,一個人種3000-5000畝的田都已經不是問題?!秉S勤建笑著告訴我們,他基本不要操心田里的事,只要指導農機手做事就行。 一邊種地,一邊經營著農機設備。2013年底開始,黃勤建又購買了當時全縣第一臺烘干機?!皼]想到,烘干機異常受歡迎,即使每天都超負荷運行,還是不能滿足需求,必須要排隊預約?!秉S勤建說,每到收割季雨水就特別多,稻谷曬干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烘干機的出現讓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既省工又不受曬谷場、天氣變化的限制,不僅解決曬糧難題,也為其他種糧大戶提供稻谷烘干服務,減輕種糧大戶的勞動強度。 機械化讓村民種田變得輕松,也成就了黃勤建的一番事業。“當時,我就在心里想著,把收割機和烘干機經營好就可以了,不再擴大規模。”黃勤建說,但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種田科技投入越來越多,又迫使他不得不跟著往前走。 帶著“機械部隊”走南闖北 8月30日一大早,在溪口鎮楓元村山川小組,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手正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 “現在種田非常輕松,耕、種、防、收、烘全部都是機械化,不僅省時省力,還省錢。”吳蘭高告訴我們,今年制種面積達30畝,原來這個時候非常忙,拉水、兌藥、噴藥一個人得干兩三天。現在用無人機植保,只需要一個小時,防治的費用每畝還能節省25-40元不等。 現在,這項“重頭活兒”因為有了機械化植保變成了簡單事,一分鐘能打2畝地,一架無人機一天能打500畝。而且只需兩個人,一個遙控作業,一個拉水兌藥,兩個人干了十幾個人的活。 “我們防治都是抓高峰期,可以做到精準防治?!秉S勤建說,什么時候打什么藥,藥量輕還是重,哪個地方藥提前哪個地方藥延后,這在他心里都有一本賬。這除了農業部門的幫助外,還離不開他豐富的種田經驗。從農民到農機手,現在儼然變成了“農業醫生”。 采訪中,黃勤建帶著我們來到他的倉庫參觀,里面擺滿了各種農機設備,拖拉機、烘干機、收割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不斷更新換代。 眼下,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員曾至60多人,農機手23人,合作社內的農機集耕、種、防、收、烤于一體,共有五大系列11個類型,黃勤建名下的農機有200多臺套,合作社有近千臺套。今年合作社共承包了農戶14000多畝的田地,專業為他們提供各類作業服務。 說起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提供的優質服務,楓源村的制種大戶周慧泉贊嘆不已。 這幾年來,周慧泉一家都在明溪承包土地制種,今年制種面積達200畝。“以往,我們在外地制種,只能請工人幫忙?!敝芑廴f,一到農忙的時候就出現雇工慌,這讓他異??鄲?。大前年,由于天氣不好,他的幾百畝雜交水稻被雨淋濕了,爛了1.5萬多公斤,最終只能以0.7元的價格賤賣。 從前年開始,周慧泉和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把防治、收割、烘干等服務承包出去?!坝辛思亦l農業機械隊的幫助,即使在外種田,也沒有后顧之憂?!敝芑廴χf。 不僅如此,黃勤建的農機專業合作社40余臺收割機常年從事跨區作業,服務區域遍布周邊縣市,甚至到江西的南豐、廣昌、黎川等縣,每臺收割機日均作業面積達50畝以上,縣內水稻機收率達98%。 眼下,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普及,跨區作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競爭大潮中,我們承包的作業服務量每年都能實現穩中有升。”黃勤建說,這還得益于他們強大的團隊服務。 一臺機器掙不了錢,團隊作戰才有市場。團隊跨區不僅接單多,配件供應能力也強。黃勤建說。 除此之外,良好的口碑,好的操作技能,優質的服務也是占領和鞏固作業市場應對之策?!盀榱私o農戶更好的服務,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都要經過嚴格系統的培訓,持證上崗。每年都會選送學員去外地學習,還會請廠家的技術員到基地現場教學。 “13歲開始當農民,43歲還是農民?!秉S勤建笑著說,他這輩子已經和土地綁在一起了,就算不種田了,還是要帶著“機械部隊”走南闖北,為更多人提供服務。 “改革開放40年,我的收獲很大?!秉S勤建說,小的時候覺得有一輛自行車就很幸福,后來有了摩托車、汽車,現在還開起了“無人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