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青水鄉:以創新促產業 以改革增動力
2018-10-15 11:17:29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具備貸款資格的社員只需申請,并出具土地經營權有效證明材料,合作社將聯系永安農信社提供上門一條龍服務。貸款流程只需六步:農戶貸款申請、核實土地經營權、合作社評級評分、簽訂合同、土地抵押登記、貸款支付。 得益于改革激發的活力,青水全鄉上萬農民正在45個合作社和5個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帶領下,朝著有組織的規模化生產邁進。目前,已形成蔬菜、茶葉、煙葉、筍竹、養殖等五大特色產業,總產值超1.5億元。 文化助力,為畬鄉振興聚集精氣神 “小青瓦、白灰墻、坡屋面、翹屋脊,畬族古建筑看不夠,大腔戲聽不膩。我們的客戶來到這里都贊不絕口。”今年初,泉州小伙張文動所在的公司在多地考察選址后,決定投資近百萬元在青水集鎮修繕一座舊祠堂,開設剪紙藝術館。 據了解,青水全鄉260多座古民居和多個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里,洋溢著濃郁畬鄉風情。然而,畬鄉風情獨特,但破損嚴重,加上年輕人大多外出。“沒有人氣的農村,談不上振興”,這是當地干部群眾的共識。 聚人氣,首先要把畬族文化立起來。鄉里進行大規模的環境整治和畬鄉民居修復。鄉里請來東南大學、福州的設計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對全鄉進行整體規劃提升,通過“建一批、改一批、拆一批、保一批”的方式劃定、完善各種功能區,滿足群眾需求,逐步形成統一的畬族風格建筑,讓畬族文化保護傳承有了載體。 自2016年起,青水已連續舉辦三屆“三月三”畬鄉文化節活動,最多時一天有超過3萬人次游客來到鄉里,卻沒出現無處停車的問題,讓村民們深感保護與規劃之重要。曾經封閉保守的畬鄉,開始以自信和開放的姿態迎接游客的到來。 青水畬族鄉不僅有畬族文化,還有閩王文化。1100多年前,被譽為“開閩第一”的王審知征戰福建,其母徐氏夫人去世后,就安葬于此。在龍吳村,還保留著馬廄、校場、羅兜祠等遺址。2016年,鄉里組織修繕了村里的羅兜祠,并將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一定為王氏宗親祭祖日,來自海內外的開閩王氏后裔、宗親朋友相聚青水舉行“開閩三公入閩”慶典活動,有效提升了青水的知名度。 “家門口就能掙錢,鄉里的學校和衛生院水平也跟上來了,孩子回來上學也放心了。”傳承發展畬鄉文化,引來了游客,也讓不少外出務工村民紛紛返鄉。到外地當了十幾年廚師的龍頭村村民吳發泉,把家里的老房子裝修后開起民宿“龍泉森林人家”。到周末節假日,客人往往訂不到房間,他自豪地告訴客人:這里是青水,這里是畬鄉!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