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區十公里自行車道,騎行代步由著你
2018-10-16 09:45:16聶藝璇?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記者 聶藝璇 呼吸著新鮮空氣,伴隨著陣陣微風,騎行在沙溪河沿岸,心曠神怡,好不愜意!今年2月1日,市區沙溪沿河公共自行車道(東岸)道路全線貫通并投入使用,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和追捧。 健身或代步,由君挑選 天氣良好的日子里,在沿河的江濱,隨處可見“小綠車”的靚麗身影。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興起,“小綠車”低碳、環保、方便,逐漸成為市民們休閑代步的工具。 記者了解到,市區沿沙溪河兩岸的公共自行車道路,線位分布于梅列區及三元區,以沿河大型跨河橋梁為參照物,全長18.2公里。其中,江濱東岸,從博物館到臺江大橋,全長10.38公里,共建成12個有樁式自行車服務點,投放200輛自行車,現運營狀況良好;公共自行車道路(西岸)于今年7月開始動工建設,起點城關大橋,終點濱江新城,全長7.8公里,預計2019年1月投入使用。 三明公交悠然自行車運營中心統計,目前我市開通公共自行車服務的市民約9500人次,其中辦理公交卡的人數為2500人次左右,通過手機軟件下載“叮嗒出行”APP的約7000人次。沙溪河東岸的12個自行車租賃點都裝有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并且每日統計使用數據。其中,梅列大橋租賃點的月租借量最高,9月共計借出1932次。 “沒有辦理公交卡的市民如果想騎行,只需打開手機掃描二維碼,預存200元押金即可使用。”市公交悠然自行車運營中心負責人劉彬向記者介紹。 10月11日11時30分,記者在梅列大橋租賃點遇到前來還車的張先生。“我退休了,時間多,有空就來騎車,也是鍛煉身體!”張先生笑嘻嘻地說,“我一般都是在梅列大橋這借車,騎到徐碧就回頭,沿途的風景很好,騎著很舒心!” 其實,公共自行車除了為市民提供一種休閑運動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市民李先生在東新二路附近上班,熱愛運動的他每天下午下班后,都會來到自行車道上租借自行車,他說:“我的宿舍在碧湖,走回去太遠,騎一段走一段,到家也不會太晚。” 規范用車,讓騎行更順暢 公共自行車自投入使用8個多月以來,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有個別市民將自行車鎖撬壞,加入“白騎族”;還有些自行車被隨意推倒;車座墊被惡意刮壞…… “其實不止這些,自行車道常被散步的人們‘截斷’,導致騎行不順暢。”劉彬苦惱地說,“還有些市民騎行時將孩子放在自行車的車籃里,這是非常危險的!” 為了及時修復“受傷”的自行車,讓市民享受到最好的服務,市公交悠然自行車運營中心專門成立了一支維修小分隊,每天對自行車進行檢修。“他們每天早上7時左右開始工作,晚上11時多收工,工作量比較大。”劉彬向記者介紹。擦拭車身、打氣、檢查剎車、調配車輛……這支由6人組成的“維修小分隊”,日復一日地做著同樣的工作,助力市民安全出行。 “有時候下班想租車,但發現都被租走了。”市民溫先生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租車經歷。原來,家住梅列大橋附近的溫先生在下洋上班,選擇公共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每次騎10分鐘就到了,方便快捷。但有時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車被租走了,溫先生只能選擇其他回家方式,悻悻而歸。 “為了平衡各點用車量,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實時監控,隨時調度。”劉彬向記者介紹,“上班高峰期,很多自行車由城關騎往列東,所以我們每晚都要將車從列東運回,以保證第二天的使用。” 下一步,公交悠然自行車運營中心將對東岸自行車服務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東岸12個自行車服務點升級增加電子圍欄,西岸新增13個電子圍欄式停車服務點,將現有的200輛自行車加裝智能鎖,新購置200輛傳統自行車(含智能鎖),建設5座服務亭,以更好地滿足市民休閑健身和日常通勤需求。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