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水電創業人的探索路
2018-11-02 11:29:31邱慧敏 蘇春鳳?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尤溪記者站 邱慧敏 蘇春鳳 閩中山高峽深,重重疊疊,連綿千里。 尤溪河碧波歡騰,曲曲彎彎,奔流萬古。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尤溪水電事業從小到大,成為全國、全省樣板。同時,一大批小水電創業者從尤溪起步,走向四川、云南、新疆等全國各地,拓展小水電開發建設市場,讓歡樂的水輪機給僻野山鄉帶來希望之光。 “從無到有”從木制水輪機到全國首批電氣化縣 尤溪溪河密布,雨量充沛,水能資源豐富,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81條。尤溪十分重視水電資源開發,成為中國首批初級農村電氣化縣、福建省農村初級水利化縣等。 “尤溪小水電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水電向中電邁進,并登上大型電站發展的新臺階,經歷了三個階段。”尤溪縣水利局電氣站站長林立偉介紹,1956年至1983年是起步階段,1956年尤溪縣新橋鄉(今新陽鎮)自籌資金,用自制木制水輪機帶動發電機,建成第一座16千瓦水電站,拉開了尤溪小水電建設序幕;1965年實現了社社有電,白天可碾米、磨面、鋸木等,夜晚照明;到1983年擁有小水電站209處,裝機248臺,裝機容量26302千瓦,省水電廳向全省同行提出了“學尤溪、趕永春”的號召。 伴隨著尤溪水電開發,一批水電人成長起來,余作紅、余作旗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余作紅、余作旗是尤溪縣新陽鎮人,出生在水電之家。“那時候父親才32歲,就當了坋頭水庫的總指揮。他自己拉板車,帶領民工測算單價,吃住都在工地里。”余作紅回憶說,從小耳濡目染,他們兄弟倆對水電漸漸有了特殊的感情。 1977年9月,尤溪縣柳塘水庫開工建設,全縣組織萬人大會戰,按“一百年一遇”標準設計,“五千年一遇”標準校核,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總庫容4400萬立方米。當時余氏兄弟大約15歲左右,假期每天10多個小時參加水庫建設。后來他倆相繼上了水電職業中專。 余作紅從永安市水電進修學校畢業后,進入尤溪縣電力公司上班,最初是學徒工。他刻苦鉆研,到三明大學、福州大學、廣州華南工學院等學校進修學習,并結合實踐改革傳統的工藝、施工方案,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科學的水電建設工程方案。 1984年至1996年是尤溪水電發展第二階段。1983年尤溪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1986年11月提前兩年通過驗收達標,全縣所有鄉鎮、行政村,98%農戶用上了電。同時,尤溪干流開發中型水電站,興建了8萬千瓦的水東水電站等。 這時,余作紅成為電力公司的科長,拿到了電氣工程師的職稱。余作旗從尤溪職業中專畢業后,從水電安裝起步,逐步發展到承建工程、房地產開發。看到尤溪縣水電事業穩步發展,兄弟倆投身水電建設行業。 1994年,臺溪鄉書京村的電站被洪水沖毀,余作紅投資6萬元,與人合伙對其進行修復,這是余作紅投資建設的第一個水電站,之后又投資建設了金坑水電站、東村水電站。“那時候需要掛靠單位投資,人多手續雜,投資大,都是勉強保本。”余作紅說,但是考慮到水電行業比較穩,大家都在用電,對投資還是很有信心的。 走出尤溪水電絕活在大西南“做大做強” 尤溪小水電的成功建設,為后來整個流域梯級開發和水電建設者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6年至今,尤溪水電建設進入第三階段,從中電登上大型電站的新臺階。1998年,尤溪縣建成裝機5萬千瓦的雍口水電站,尤溪河五個梯級建成兩級中型電站。 1998年,水電建設創業者盼來利好消息,國家為鼓勵和支持開發農村水電制定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且允許個人進行民營投資。余氏兄弟成立福建省永裕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準備大展拳腳。“個人投資比較靈活,以效益為先,我們把舊設備進行改造提升,降低成本。”余作紅介紹,他們在湯川建設3個水電站,而后帶著團隊走出尤溪,在南平、漳州等地進行水電站建設。到2003年,余氏兄弟在福建參與建設10個水電站。 與此同時,尤溪為了滾動發展,由水東公司與雍口公司合并,組建了尤溪流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建街面大型水電站。街面水電站是省內唯一具有多年調節功能的大型“龍頭”水電站,于2001年2月經國家批準立項,裝機容量30萬千瓦,壩高126米,總庫容18.24億立方米。2004年主體工程開工,2008年兩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電站投產后大大改善電網電源結構,發揮了補償、調峰的作用。 尤溪的小水電創業者也開始在全國嶄露頭角。2003年,福建省內水電資源開發得差不多了,余氏兄弟決定帶頭向外發展。他們到四川、廣西、甘肅、江蘇等地進行水電資源考察,尋找更高的目標。在四川涼山普格縣,工程技術團隊徒步走完整條西洛河流域,看中了金沙江水系這條水能資源豐富的支流。 當年8月,他們與普格縣簽訂了西洛河流域整體開發協議,注冊成立四川省普格永裕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余作紅擔任公司董事長,余作旗任總經理,兄弟倆配合默契,開始在大西南大顯身手。 2004年4月22日,工程開工建設,打響了余氏兄弟挺進涼山水電開發的第一炮。 創業艱辛。做第一個電站時,山上連路都沒有,雇馬隊背沙石,走七八公里路,馬都累死了很多匹。兄弟倆事事親力親為。“我們既是老總又是技術員、駕駛員、搬運工,什么活都要干。”工程經常面臨資金短缺問題,也只能找親戚朋友借錢。 后來,余氏兄弟漸漸在行業內有了知名度,中國銀行尤溪支行拋出橄欖枝,同意他們抵押漳州的電站貸款1000萬元,幫助企業發展。同時,余氏兄弟靠著誠信、禮讓、責任、共贏的合作理念,與馬來西亞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外資解決資金問題。 克服了重重困難后,2007年12月1日,西洛河流域第一個裝機1.89萬千瓦的小水電投產發電。2009年、2010年底、2011年又相繼投產后續幾個電站,最終西洛河流域總裝機容量,大大超過當地政府原先6萬千瓦裝機的規劃,余氏兄弟憑借專業技術讓資源最大化地發揮了效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