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峰古村重啟香甜事業
2018-11-08 09:50:11邱慧敏 陳杰?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三明日報尤溪記者站 邱慧敏 陳杰 文/圖 尤溪洋中桂峰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月30日起至年底是第三屆桂峰曬秋文化節,眼下村民蔡勛一家忙得不可開交。他家熬制的麥芽糖香甜醇美,成為暢銷土貨。 桂峰村有770多年歷史,現存明清古建筑39座,是我省明清風格古建筑群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2015年起,桂峰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經濟飛速發展。今年4月,桂峰古民居景區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家鄉成了風景名勝,喚起了蔡勛的鄉愁,也讓他看到了旅游商機。蔡勛45歲,在外面開小吃店10多年,考慮到父母老了、孩子大了,他決定返鄉。 回家做什么?他想起幼年時,挑著扁擔的師傅變戲法似地掏出小木棒,在桶里攪兩下后一抬手,黃色透明的麥芽糖便裹在木棒上,香甜可口,令人難忘。 “麥芽糖營養豐富,具有潤肺止咳、補脾益氣、健胃消食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熬制的麥芽糖在我們小時候很常見,承載著一份甜蜜的記憶,現在遵從古法純手工制作的卻很少了。”蔡勛說,隨著年輕人大量外出討生活,桂峰祖傳的手藝正被淡忘。 蔡勛早年從老一輩人傳承了這門手藝。“這些老手藝,我們再不去做怕要失傳了。”蔡勛回家經營起了制作麥芽糖的家庭作坊。他指著大約半公斤裝的瓶子說:“純手工熬制的麥芽糖產量很少,每天只能熬一次,每次最多只能做出30到40瓶,一到節假日就不夠賣。” 麥芽糖傳統制作工藝十分講究,從育芽、蒸米、搗碎、發酵、壓榨和熬糖,每一個工序、每一道步驟都不能馬虎……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上陣,堅守每一道古法:“我們用自己培育的麥芽搗碎加上糯米發酵后的汁水拿到鍋里熬煮。麥芽糖除了使用麥芽跟糯米,沒有任何其它成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熬糖,十分耗力費力。熬糖要17個小時左右,“快成糖之前要一直搖不能停,要攪2到3個小時不能停,熬到可‘掛起’狀態,說明黏稠度差不多了。”蔡勛每天早上5點開始熬,要到晚上10點左右才成糖。 制作麥芽糖,時間長,工序繁復,火候、溫度、時間要把握到位。好技藝才能制作出優質麥芽糖。 蔡勛家的麥芽糖,憑著真材實料和道地古法,贏得了很多回頭客,日漸暢銷,但他絕不單純追求擴大產量。“這是傳統技藝,也是本地幾代人的傳統記憶。”他要守住傳統,傳統就是麥芽糖的生命力。 目前,蔡勛的麥芽糖瓶裝,有50元、35元兩種價格,雖然暢銷,但也因堅守傳統工藝產量有限。蔡勛說:“我和老婆、父親三個人一起做,每個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 “只要有人想學,我都愿意教,做下去才不會失傳。”抱著這個簡單的想法,蔡勛堅守著這份香甜的事業,并不遺余力地推廣這門手藝。眼下,他正在申請“揚信公”品牌商標,意為弘揚誠信公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