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鄉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綜述
2018-11-09 10:16:11邱慧敏 陳杰?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逐步推進,繼續在路上 尤溪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4萬噸,可以滿足城區10多萬人的污水處理能力。 不遠處的縣無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廠,平均每天有170噸的生活垃圾運到這里,目前這里已經填埋超過20萬噸的垃圾。 垃圾填埋場曾由一家民營企業負責運營,工藝落后,經營不善。2016年11月,尤溪中閩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接管了垃圾填埋場,開始加快整改。 據了解,1噸的生活垃圾,一般會產生將近0.4噸的垃圾滲濾液。滲濾液對環境危害非常大,處理它,是垃圾填埋場運營的關鍵流程。公司在車間里裝備NF膜分離處理系統,能過濾調節垃圾滲濾液。 采用這種新工藝,雖然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成本每噸增加了近15元,但通過一系列整改,產生的垃圾滲濾液減少了40%,一加一減之間,效益反而提高了。 近年來,尤溪縣在城鄉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方面,致力引進高端企業,采用新設備、新工藝,達到環保排放新標準。 “垃圾填埋廠建設用地160畝,設計庫容85.1萬立方米,按現有的垃圾增長量計算,垃圾填埋場只能再使用5-6年。”中閩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只有實現垃圾分類處理,才能緩解填埋廠庫容壓力。 垃圾分類正在一些鄉村開始運作。 八字橋后曲村全部配備了干濕兩種垃圾桶。村民翁細妹已能熟練地將廚余“濕”垃圾和玻璃、塑料等“干”垃圾分別扔進不同的垃圾桶里。 “鄉村干部來宣傳,鄰里互相監督,孩子從學校回來后也會做宣傳。村民已養成了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習慣。”翁細妹說,“村部還專門設置了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比如按照廢棄電池數量可以分別換取肥皂、洗潔精、打火機等,我婆婆前不久就用10個廢棄電池換了一塊肥皂。” 在梅仙鎮半山村,村道邊每隔100米放置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4種垃圾桶。 “從源頭減少農村垃圾,才能真正減輕治理負擔。目前垃圾分類還是一個普遍性的難題,尤溪剛開始示范推動,還只是星星之火。”黃德湖表示,計劃全縣推廣垃圾二次分類法,農戶做到干濕分離,保潔員收集后再將“干”垃圾分為“能賣”和“不能賣”兩類。同時,將進一步探索垃圾治理的新工藝、新模式,如建設農村垃圾陽光堆肥房、引進垃圾熱解熱熔技術等,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