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半山村:阿斗治村
2018-11-13 11:36:18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試驗也帶來了新問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怎么分? “鄉村振興必須有一個好的制度來保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富裕。”在林上斗的提議下,半山村開始探索“村社合一”模式,村民以每人交股金200元的形式入股由村集體成立的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并陸續把耕地、宅基地、林地進行整合,村兩委只提出意見,資金管理、運作經營、分紅等由合作社負責。 以竹排碼頭附近的望桂民宿為例,房主以民宿入股,占比30%,合作社占比70%。合作社出資進行修繕,共同經營再分紅。 “不吃大鍋飯,才能保護積極性,讓效益最大化。”村主任林上巾說,如今合作社種植了20多畝桂樹,建起全省面積最大、270畝的綠桐基地。全村230多戶村民,戶戶都入股合作社。 去年起,村里推廣種植新品種黃金百香果,實行百香果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百香果種植時,由村合作社墊付搭架、果苗資金;收成時,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使用“半月島”品牌,統一對外銷售。半山村黃金百香果種植基地被列為省級百香果示范園,2017年產值達200余萬元。 產業興旺了,不少在外打工的農民陸續回到家門口就業,本村110多個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游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的工作。林上巾告訴記者,現在全村常住人口已從最少時300人回升到900多人。 “鄉村要振興,單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 站在竹排碼頭,不遠處是一座施工中的大橋。橋通后,半山村將與對岸的汶潭村相連,告別只有一條進村路的歷史。 “鄉村要振興,單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關鍵要有給力的黨支部。”在林上斗看來,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座大橋,是黨組織共同努力的結果。 村里的變化,阿斗的作為,吸引了一批在外能人回村。受林上斗影響而申請入黨的林志為,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我之所以放棄在外的事業回來,是因為旅長給半山帶來的希望。他不要一分工資,還全身心投入,大家都看在眼里。”林志為說,“我也要實實在在做點事。” 半山村的三年經歷,為林上斗積累了鄉村治理的寶貴經驗。在林上斗的規劃中,除了短期內建好半山大橋,還要推進土地流轉、解決自來水問題。 不止于此。為了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去年起,梅仙鎮半山村、通演村、汶潭村開始探索試行“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打破區域界限,推動周邊幾個村同步發展,成為擺在半山村面前的重要課題。 去年5月,在縣、鎮兩級的全力支持下,半山村與通演村、汶潭村組建了聯村黨總支,由半山村黨支部書記林上斗任黨總支書記。 目前,聯村黨總支已確定了“議題征集、集中研究、分層執行”的議事決策機制,并聘請廈門大學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聯村進行統一規劃,明確各村產業發展方向。 同時,聯村正在努力整合區域資金、項目、產業等資源,推行基礎聯建、項目聯營、民生聯動,“優勢互補、同步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如,正在實施的半山大橋項目建成后,各村將形成6分鐘交通圈;在推進半山村省級百香果示范項目過程中,土地供應不足,通過聯村統籌協調,落實用地200畝,保障項目落地實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