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三元區征遷工作點贊
2018-11-27 09:57:56?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揚凡 11月19日,《三明日報》在A1版刊登了《用‘心’打動征遷戶——三元區白沙街道征遷工作小記》。半個多月前,《三明日報》在同樣的位置曾以《“和諧征遷背后的‘速度’與‘溫度’——三元區下洋棚改E地塊征遷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為題,報道了相似的內容。兩篇報道中的故事很普通,卻很感人。三元區相關部門干部在征遷工作中,用真心、細心和耐心打動征遷戶,以真心換民心,做到了“依法拆遷、和諧拆遷、陽光拆遷”,得到了征遷戶的理解和支持,保證了征遷攻堅任務的順利完成。從他們的故事中,筆者得到許多啟示。 為群眾辦事,心里要真正裝著群眾。棚戶區改造是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但好事要辦好。要堅持換位思考,幫助群眾答疑解困、解決困難,切實幫助群眾渡過難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群眾解開心結。如報道中一位領導干部所說,因為實際情況不同,每一位征遷戶的想法和要求差別也很大,對征遷戶的利益訴求,不能堵、不能避、不能拖、不能壓,要把征遷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需要設身處地,以群眾之心為心。 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征遷工作和扶貧、重大項目攻堅等其他工作一樣,有的干部起初躊躇滿志,可一旦遇到困難,就堅持不住了,敬業不到三分鐘。做好各項工作真正需要的,是困難來臨時能撲下身子、有主心骨的干部。征遷工作要增強針對性、示范性和時效性。跟蹤觀察、充分調查,才能對每一位征遷戶做到“知根知底”,找準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才能量身打造依法、和諧、陽光征遷的“規劃圖”,循循善誘、慢慢啟發,從而以德服人、以情動人。 工作中,總是順風容易,逆風難。有時因溝通不暢,群眾一時不理解你;條件不太齊備,做了許多事,絲毫不見效果,成了無用功;付出了很多辛苦,當事人并不買賬……再干下去,似乎也看不到光明的跡象,這時候,還能咬牙堅持,就難多了。這種逆境,也是對干事人的一種考驗。怎樣才能做到逆風敬業呢?關鍵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擔當精神。有的辦事人員,服務群眾時不帶感情,機械地履行職能,哪能解決問題。愛崗敬業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面對風風雨雨、磕磕絆絆,需要信念與堅持。 要深入實際,面對面地做群眾工作。眾所周知,談心談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開展思想工作和深入了解群眾、關心愛護群眾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推動干部群眾直接交流思想感情,凝聚共識,密切干群關系。如今網絡技術發達,網速越來越快,在微信里也能與群眾天天見面,有了情況也能馬上知道。“鍵與鍵”盡管及時、便利,但缺少了“面對面”的現場感、溫度和態度。因此,不能因為工作忙或過于相信、依賴即時通信工具,忽視了帶有感情和溫度的“面對面”促膝談心。走訪才能走心。如報道中所說的征遷戶吳姐常年坐輪椅,提出過渡難問題,征遷干部積極主動聯系搬遷安置過渡房,并陪同其家屬逐一了解,吳姐感動不已;80余歲的王榮標患有尿毒癥,對要安置補償還是貨幣補償猶豫不決,征遷干部一次次上門悉心解釋,毫無怨言,老人終于笑著簽約……正因為在征遷干部面對面的真心真情下,用“心”打動征遷戶,越來越多征遷戶從抵觸、不讓進門、不愿意談,到真心交流溝通,直至開心地簽訂征遷協議。 群眾工作是“走”出來的。基層干部和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最直接,只要我們的黨員干部堅持走到群眾中去,走進群眾心坎里,就能走出一條越走越近、越走越親的群眾工作新路徑。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