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3個月全被預定,牛嶺柑桔為何這么“?!??
2018-12-06 10:42:50顏全飚?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果農們在裝運柑桔。 廖乃秋的果園喜獲豐收。 精心呵護好每一個臍橙,廖上晉躺著剪果。 ? 提前3個月全被預定,銷到北京、上海 牛嶺柑桔為何這么“牛”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顏全飚 文/圖 漫山遍野的柑桔樹,碩果掛滿枝頭,村頭村尾載柑桔的農用車忙碌不停。11月25日,記者坐著種植大戶廖乃秋的農用車,走進大田縣廣平鎮蘇橋村,走進豐收的牛嶺千畝果園。 十年花果滿山 在牛嶺種下第一株柑桔苗的是廖乃秋,今年46歲。1993年,他在三明虎頭山橘子園幫忙管理,在那里結婚成家。 隨著年齡增長,思鄉情切,2007年,廖乃秋夫婦倆回到大田縣廣平鎮蘇橋村老家,他家山地基本在牛嶺,于是,夫婦倆在那兒種起蜜桔。 村民廖上晉也同時種起了以蘆柑為主的果樹。如今,他們都擁有30多畝果樹。在他們帶動下,近60戶果農在牛嶺種植柑桔,面積超過1000畝,年收入近800萬元,周邊貧困戶及村民300多戶到此就業、實現增收。 除了種植蜜桔,廖乃秋還發展蘆柑、臍橙、血橙等8個品種,現有1000株掛果收成,還有1000株在培育成長。果樹未豐產時,廖乃秋、廖上晉就去挖煤、打工,貼補果園開支。 管好果園,要有好收成,也要有好行情。今年,廖上晉的蘆柑,與江西的砂糖桔同時上市,價格受到一定影響,收入減少了些。而廖乃秋種蜜桔,今年碰上好光景,收獲8萬公斤,每公斤4.5元,廖乃秋夫婦一年凈收入達10萬元。 合作抱團發展 牛嶺柑桔,在大田出了名。 廖乃秋說,牛嶺大多是黃泥土,非常適合柑桔種植。早期,這里還有一個瓦窯,四里八鄉的老百姓都到這兒來買瓦片。這里種出的柑桔,果實化渣含糖量達到14%,無論大小,口感都特別甜。 品質好自然吃香。每年七八月份,外地水果商就到山上來看果,預定一空。牛嶺柑桔不愁賣,除了銷售到三明,還運往泉州、上海、北京等地。 三年前,牛嶺柑桔進入豐產期,現在年產量達200多萬公斤。為便于統一管理,形成品牌效應,2016年,果農們自發成立了牛嶺柑桔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42戶。廖上晉是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老兵,特別能吃苦,被推選為理事長。廖乃秋這位“土專家”被推選副理事長。 廖乃秋說,成立合作社后,牛嶺柑桔統一標準施肥、治蟲,已經在申請無公害產品。合作社管理模式,還有利于共同防控柑桔的天敵黃龍病。不少地方的柑桔園果樹毀滅性枯死,大多是因黃龍病造成。果農若各家各戶單打獨斗,根本無法防治黃龍病。廖乃秋說,牛嶺柑桔之所以“牛”,就是對病蟲害的到位防控。 甜蜜的日子,來自辛勤精細的經營。辦公室設施簡陋,但牛嶺合作社“軟實力”可是下足了功夫,形成了成品出社檢驗、生產管理、產品質量追溯、財務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還成立無公害產品質量、技術管理小組,請縣、鄉的果樹管理專家到現場授課,選派社員到市里培訓學習等。 產業化在路上 柑桔品質有了保證,如何做好儲藏、銷售,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合作社帶領社員不斷探索農業產業化經營新路子。 廣平鎮,是孝道之鄉,是元代學者郭居敬的出生地。近年來,當地政府依托孝文化和北洋崎山水生態資源,修建銀杏公園、五龍山公園,引進梅花鹿養殖等,廣平與三明毗鄰,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作為合作社理事長,廖上晉希望把桔柑從一產做成三產,吸引旅客到此觀光、采摘。 “想致富,先修路?!毖巯?,牛嶺走農業產業化的路子最大的瓶頸是道路問題。從蘇橋村通往牛嶺,是一條3公里多的單向黃泥巴路。雨后,道路十分泥濘。為了防止打滑,果農要給農用車輪胎裝上鐵鏈。周末,村外銀杏樹下,游客如織,因交通不便,這滿山紅透的美麗果園,卻是無人問津了。 “這條道路水泥硬化了,相信會吸引很多游客到此采摘,果農可以做一些農家樂,有了附加值收入?!绷紊蠒x說。 果園里未通上電,澆水、噴藥等,果農們抬著柴油機上山發電。因交通不便,運輸上很耗精力,果農們得趕著日子,起早貪黑,辛苦一番。 嘗到了果實的甜頭,其他果農也陸陸續續地加入了專業合作社,還有村民想回到家鄉,轉行桔柑種植。 規模大了,倒逼牛嶺柑桔走向產業化。產業化的基礎在哪?產業化的路子如何走?這些,都是合作社必須去思考和努力的。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