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為綠水青山裝上多重“安全鎖”
2019-01-04 10:03:47方煒杭?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巡邏艇護航保護濕地。 東南網1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劉巖松 魏興谷 文/圖) 山還是那些山,人還是那些人,管護效果明顯不一樣了——盜砍林木、捕捉野生動物的現象越來越少,山更青,水更綠。 變化源于2017年4月,永安市率先在全省掛牌成立“永安市公安局生態分局”。一年多來,永安建立起環保、國土、水利等部門應急聯動機制,生態保護的方式實現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為綠水青山裝上了多重“安全鎖”。 走進今天的永安市,草木在冬日暖陽下茁壯成長,野生動物在林間出沒,生態保護的理念如同美麗的溪水緩緩流入人們的心田。 從“堵”到“疏” “森林公安和巡防中隊并沒有隸屬關系,可大家都以為我們是一家人呢。”永安市公安局小陶森林派出所廖金炳說,2017年市里成立生態分局后,森林公安開始跟巡防中隊密切合作,工作方式從此大不同。 家住小陶鎮五星村的老劉,今年50多歲,因摔倒接受過兩次手術,導致生活困難。為此,他打起了樹的主意。巡防中隊不久前發現,老劉很謹慎,常選擇半夜出動,凌晨2點左右再把樹木拉回家。他每次只砍3棵左右的小樹,回家加工成板材自用或者出售。巡防中隊把這一情況報給森林派出所。 “如果按以前的方式,等老劉達到相關條件后就會進行逮捕立案。”廖金炳說。 但這回,民警主動找到老劉,談政策、講道理,說清楚利害關系,并與他交朋友,自掏腰包為他解燃眉之急,還給他出了個回收廢品補貼家用的點子。 永安市林業資源豐富,小陶鎮是森林大鎮,森林面積約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以前,森林公安和巡防中隊各干各的,“你巡山,我辦案”,人員分散,人少林多,給森林保護工作帶來極大壓力,森林刑事案件時有發生。 老劉迷途知返在村里傳開后,不少人豎起大拇指。這給民警們帶來反思:“堵”不如“疏”,保護森林并不只是辦案震懾這一種方法。 兩個單位很快形成密切合作的大巡防機制。由生態分局牽頭,除了巡防隊每天雷打不動地巡山護林,各部門、各村也都定期、不定期參與巡防,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溝通。多方力量參與守護青山,讓民警們把重心從辦案轉移到預防上來。 小陶鎮的五星村早年發展果樹種植,不少果農致了富,其他村的村民也開始跟風種起果樹,部分人甚至非法毀林種果。為此,生態分局民警在辦案的同時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做展板,發傳單,走村入戶,發動村民代表、村干部與村民多溝通,就連偏遠的自然村也都覆蓋到。 “現在,許多村民能夠主動護林,生態保護意識提升非常大。”民警劉維華說。 從單兵作戰到聯合出擊 “好,我們馬上聯系水利部門一起去現場。”近日,廖金炳接到舉報——有人在轄區非法采砂,他很快解決了問題。 廖金炳說,他平時的工作,很大部分要配合其他部門來共同完成。這是生態分局與行政執法部門聯動執法工作不斷深入的體現。 生態分局自成立以來,與環保、國土、水利、農業等部門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全面排查環境隱患,整治違法違規采礦、采砂,開展畜禽養殖整治,查處違法占用林地行為。 “沒有生態分局的協助,有些案件不可能這么快定案。”永安市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宋陽明說。 2018年9月,環保督查發現有人私設暗管,工廠污水直排入河。環境監察大隊組織人手,順藤摸瓜,查到源頭是一家紡織企業,但當事人拒不承認。生態分局得知后提前介入,為環保執法提供警力保障,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得以定案。最終,對涉事企業開出70萬元的罰單,兩名當事人被處以13天的行政拘留。 生態分局與行政執法部門建立聯席會制度、聯絡員制度、情報交流制度、執法協作制度,明確各自職責,保障雙方執法權責明晰、工作有章可循、合作有條不紊。聯動執法機制還擴展到檢、法等更多部門,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2018年,永安市辦理的5起生態刑事案件已全部破案,并查處生態類治安案件11起,有效震懾了生態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