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村里美食街每天會來這么多人。”11月30日,家住俞邦村142號的吳阿姨,一大早就把做好的甜燒麥搬到自家門口的攤位,迎接周末的游客。 吳阿姨口中的美食街,是今年俞邦村重點打造的鄉村旅游特色項目。 俞邦村被譽為“沙縣小吃第一村”。今年,俞邦村利用這一金字招牌,發動村民將沿街房屋客廳打造成美食一條街,經營甜燒麥、冬酒、堿面等20多種夏茂特色小吃和農特產品,打造獨具風味的“吃貨”打卡地。 為吸引游客,俞邦村與三明友承龍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合作,依托龍峰溪打造水上樂園項目。公司計劃再投資300萬元建設民宿和青少年戶外拓展項目等,做強特色鄉村游。 漫步俞邦村,龍峰溪水流潺潺,小吃街美食飄香。每逢周末,大批游客前來品小吃、賞美景,感受“沙縣小吃第一村”的獨特魅力。僅國慶期間就吸引游客3萬多人次。 村書記俞和法算了筆賬,“村里將50戶村民的120畝土地流轉給公司,每年共可收益8萬多元,村民經營小吃又是一塊收入。另外,公司每年可為村財增收近4萬元。” 俞邦村的改變,是夏茂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也是該鎮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生動實踐。 主題教育如何落到實處,讓群眾有獲得感?“我們始終貫徹指示精神,堅持學做結合,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鄉鎮建設。”夏茂鎮黨委書記謝榮年說。 夏茂鎮投入256萬元,改造黨建展廳,修繕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用好本地紅色資源,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建鄉村振興宣講隊,開展巡回宣講21場次。在駐外黨支部,開設網上課堂、流動課堂,確保主題教育不斷線。 如今,“加強以沙縣小吃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指示精神深入人心。 目前,夏茂鎮圍繞“五振興一改革”策劃生成鄉村振興5年重點建設項目75個,總投資11.4億元。多渠道“開門納諫”,梳理意見建議15條。 引進餐中倉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推動小吃產業轉型升級。全鎮已建立小吃子公司2家、加盟店170余家,1.8萬人從事小吃業,年可創收12億元。 完成《沙縣夏茂鎮鎮區環境改造提升規劃》,科學布局集鎮“一帶兩橫三縱多節點”,實施集鎮改造工程。組建20支“黨員+干部+村民”拆違工作組,拆除違建2.7萬平方米。 完成貧困村退出3個、空殼村摘帽1個、脫貧311戶710人。投資3500萬元,實施新建中心幼兒園、Y014夏茂至洋邦公路改建等工程,解決村民就學、出行、養老等難題。開設樂齡學堂5個,實現“空巢老人”共建共餐共伴。整合村黨群服務中心、鄉村振興服務站及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構筑15分鐘“一站式”辦事服務圈。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肖首洲 許琰)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