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鎮 矛盾不上交 ——尤溪法院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 東南網12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閔凌欣 通訊員 詹旋江) 12月20日,尤溪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在尤溪法院、尤溪縣總工會、尤溪縣人社局的共同配合下,36位農民工終于拿回了被拖欠多年的41萬元工資。 尤溪法院探索建立具有山區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將司法服務有機嵌入基層社會治理平臺。去年以來,全縣共有矛盾糾紛23433件,通過多元化解調處16923件,調解成功率達72.22%,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各方聯手 萬女士的丈夫在車禍中喪生,獨自撫養兒女的她生活艱辛。然而,車禍的肇事者經濟困難,長期外出且查無財產可供執行。經過不懈努力,尤溪法院為萬女士申請了3萬元司法救助金,縣委縣政府為萬女士申請到了9萬元執行救助資金。 這得益于尤溪法院積極推動建立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法院推動、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模式。尤溪成立大調解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成立“1+N”聯合調處中心,將多元化解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法院派員入駐,開展協助化解、司法確認工作。縣財政每年劃撥300萬元專款用于執行應急救助、30萬元專款用于涉法涉訴救助,為生活困難的申請執行人、當事人提供臨時性墊付幫助和司法救助。近年來,尤溪法院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當事人爭取司法救助資金45萬元,救濟對象23人次。 尤溪法院成立了聯合調解委員會,在縣人民調解中心設立人民調解工作室,負責調處法院委派、委托調解的民商事案件。在鄉鎮,建立業務庭與鄉鎮聯系制度,在鄉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設立訴非銜接窗口,公布法官聯絡方式,專人負責訴前調解、法律咨詢和訴非銜接等工作。在村居,依托法官工作室、特邀調解工作室,深化法官聯系村居制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排查化解矛盾等工作。 訴調銜接 全面構建以法院為主導、多方配合協作的調處體系,是有效促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關鍵。為此,尤溪法院一方面大力構建民事爭議仲裁調處體系,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12315調解銜接工作站”,與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出臺《勞動爭議仲裁與民事審判對接工作意見》,促進糾紛多發領域案件化解。另一方面,大力構建行政爭議綜合協調體系。建立府院聯動機制,與縣政府及其行政機關建立司法與行政良性互動機制,從源頭化解行政爭議。與交警、林業等部門建立有效銜接機制,指導調處中心成功調解交通事故糾紛2002件。同時,注重構建專門特殊領域糾紛調處體系。加強與工、青、婦等組織和保險行業的銜接,啟用家事審判服務中心,并聘請21名家事特邀調解員調解家事糾紛,共聯動調處涉婦、涉少、涉老糾紛676件。 此外,堅持構建預防民轉刑調處體系與涉訴信訪綜合調處體系。與公安部門聯合制定《關于對治安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的實施意見》,對治安糾紛分類處置化解,避免民轉刑。 科技助力 “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是尤溪法院的又一創新舉措。尤溪法院聘請45名特邀調解員入駐在線調解平臺且常駐鄉鎮開展調解、協助執行、信訪化解、送達等工作,并幫助對符合條件的調解協議及時申請司法確認,提高調解成功案件的司法確認率。今年來,成功調解775件,司法確認402件。 尤溪法院建立覆蓋縣、鄉鎮、基點、村居的人民調解法律業務視頻指導和普法系統,實現了對矛盾糾紛的視頻聯調、視頻指導、視頻會診,并進行視頻培訓、視頻咨詢、視頻普法宣傳。同時,設立人民調解指導微信群,群成員通過群反饋調解問題,分享調解經驗。該群已遠程指導人民調解員調解752人次,推送分享司法解釋、經典案例等文章1052篇。 尤溪法院還設計開發“涉訴案件多元化解工作管理軟件”,接入縣“綜治信訪維穩信息管理系統”,將適宜調解的案件通過該系統委托當事人所在鄉鎮開展矛盾化解。同時,還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設立“縣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管理平臺”,引導當事人“掃碼”解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