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是一座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締造的新興工業城市,由工業出身、因工業輝煌,一直以來工業都是三明經濟發展的主體和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到三明調研時強調,“三明是我省老工業基地,三明冶金、化工、煤炭、森工、電力工業頗具規模,是我省重點原材料和能源基地,在全省舉足輕重,有過輝煌的業績,為全省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對三明老工業基地歷史貢獻的極大肯定,為我們縱深推進老工業基地“老樹發新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 三明是一座創業之城 三明人民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傳承弘揚艱苦創業精神,1957年“小三線”建設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10多萬建設大軍齊聚三明,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靠著肩挑手扛、披荊斬棘,在一片荒山野嶺上建成了一座工業新城,三明鋼鐵廠、三明化工廠等80多家工廠拔地而起,上海和省內各地大批配套企業紛紛涌入。60多年的發展歷程,積淀了深厚的產業基礎、社會基礎和人才基礎,凝聚形成了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勞模引領的工匠精神、精細管理的企業文化,工業已成為三明的一張名片,在三明講工業、抓工業干部認可、百姓認同。進入新時代,三明始終不忘創業初心,圍繞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要求,進一步營造創業濃厚氛圍,完善創業服務平臺,激發全社會創業活力,形成了眾創空間、云創工坊等一批創業新模式,近年來先后被評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 三明是一座創造之城 “無中生有、久久為功”是三明工業發展的優良傳承。創造了齊全的工業門類,從工業一片空白到目前形成了涵蓋鋼鐵、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37個行業的綜合工業體系,創造了福建省的第一噸鋼、第一臺載重汽車、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鋼鐵、造紙、水泥、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其中鋼產量占全省的50%、載重汽車占全省的100%。201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將超過5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近50%。培育了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堅持“一企一策”扶持龍頭企業,“一業一策”培育主導產業,三鋼集團、海西汽車、廈鎢新能源、海斯福、翔豐華等一批支柱企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壯大,其中三鋼集團2018年噸鋼利潤、噸鋼利稅、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排名全國同行業第1位;海斯福公司六氟異丙基甲醚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100%,全球占有率位居首位;廈鎢新能源公司鈷酸鋰電池正極材料產銷量居全國首位;全市共有11個產品被評為全省“單項冠軍”產品。走出了一條資源精深加工的發展路徑,依托螢石、石墨、稀土等重要戰略資源,持之以恒推動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發展優勢。通過60多年的努力,逐步從資源的粗放開發走向資源的就地深加工,形成了從螢石礦到氫氟酸再到高端含氟無機鹽、含氟精細化學品、含氟聚合物的氟新材料“產業樹”,帶動產業整體躍升,吸引了新宙邦、中欣氟材、浙江三美等一批上市公司到三明創業興業。 三明是一座創新之城 縱觀三明工業發展歷程,創新是貫穿其中的主線。特別是近年來,三明人民立足新區位、新資源、新消費,創新供給,創新服務,以持續創新為老工業基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創新服務企業模式。堅持優惠與貢獻對等原則,精準制定“一企一策”,開展“訪企業、解難題、促‘六穩’”行動,實實在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特別是瞄準企業融資難題,在全國首創園區資產按揭貸、在全省首創融資擔保“白名單”制度;搭建“e三明”政企直通車平臺,形成尊商、重商、親商的良好營商氛圍。創新產業培育方式。聚焦鋼鐵與裝備制造、新材料兩大工業主導產業,量身定做“一業一策”15條,推動出臺促進氟化工產業綠色高效發展、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優惠電價等省級專項政策,全力打造海西金屬材料深加工基地、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海西稀土材料及高端應用產業的重要區域、東南地區最大的石墨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氟新材料產業研發生產基地。創新平臺建設形式。在產業承載平臺建設上,創新市縣共辦、跨區域聯辦特色產業園區,建成1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擁有吉口循環經濟產業園、埔嶺汽車工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借力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與廈門、泉州共建廈明火炬新材料產業園、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在技術支撐平臺建設上,深化與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建設清華大學永清石墨烯工程研究院、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三明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中機院海西分院等一批技術創新研發平臺,加大技術攻堅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明工業未來可期、前景看好。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重整行裝再出發,持之以恒抓龍頭、強集群、拓鏈條,推動三明工業高質量發展,再創老工業基地新輝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