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2月4日訊 (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邱劍賓)在這次抗擊新型肺炎疫情行動中,在沙縣鳳崗街道有這樣一群像爸媽一樣暖心的“紅袖套”,他們由街道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和社區共建單位志愿者組成。他們沒有專業的醫療醫護知識,沒有強力有效的執法權,甚至沒有完善的防疫裝備,但他們卻是這場防疫戰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寒冷的初春,戴著“紅袖套”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了最溫暖的一道紅。 骨折后,她依然堅守崗位 “這摸排工作量非常大,社區總共才8個人,如果再少了我,工作進度就更慢了”。1月23日晚上,年前出了小型車禍,腳部骨折在家休養的石橋社區干部施琳娟得知社區取消春節假期,全面摸排湖北返沙人員后,她立馬拿起手機撥通社區書記電話,主動放棄病假,回社區和大家一起完成任務!第二天,右腳綁著夾板的施琳娟準時回到工作崗位上,同事們都勸她回去休養,可她卻說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她對社區情況熟悉,雖然活動不了,但可以接電話、協調社區防控工作。就這樣,在大家出去摸排、巡查時,施琳娟就在辦公室通過電話核查湖北返沙人員、鄂A及湖北籍牌照的車輛等各類名單。同時,還對居家隔離對象進行電話隨訪身體情況,一日三次記錄居家隔離人員體溫并上報。 “渺小”的逆行者 ![]() “你們先吃,我手頭還有幾張表格,今天摸底的數據要處理完。”1月28日這天是鳳崗街道府前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林青霞的生日,但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的開展,林青霞書記從1月22日(大年二十八)起就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今天的生日,也是在緊張的摸排工作中度過。面對府前社區面積大、住戶多、人口雜的復雜情況,林青霞書記憑借扎根社區基層22年的工作經驗和對社區情況的熟悉了解,總是把摸排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部署的處處到位。總是沖在入戶第一線的她,面對需要健康管護的居民,時常親力親為,“這是你們托我買的食材,今天身體怎么樣?一切都好嗎?”“都很正常,謝謝你們呀,每天麻煩你們了。”這是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的對話,居民的所急所需就是這位基層書記的肩上責任。疫情防控戰中,她是千千萬萬個一線基層干部的縮影,他們是渺小卻又偉大的逆行者。 牛奶面包,為流浪者送上“沙縣溫度” ![]() 沙縣金沙市場是小商品批發最活躍的地段,這一天,市場管理中心的黨員鄭正森像往常一樣,在城西社區衛生責任路段,一遍又一遍地上門勸導商鋪不營業、居民不聚眾。有一位小賣鋪老板娘告訴他,1幢有一名男子住在沒電沒水的柴火間內,時常有上頓沒下頓,因為這次疫情,所有商鋪關閉,取消營業,他的溫飽令人擔憂。鄭正森心想:現在這樣冷的天氣,又是這么特殊的疫情,可不能放著他不管啊!便二話不說下樓買了一大袋的面包和一箱花生牛奶送到市場小賣鋪,委托老板娘按天按量發給他,“最近這么冷要注意保暖,一定要做好衛生防護,有困難就打電話,我們都會幫忙!”志愿者們走之前反復強調。 最溫暖的“舉報” “喂你好,我們在濱河路旁發現一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哭,不知道遇到了什么事情,很怕她會輕生,你們快來幫幫她吧!”2月2日下午,城西社區接到群眾電話后,立刻組織一隊黨員志愿者前往該地了解情況。志愿者縣人大謝榮泉、交通局李少華、城管局曹金華三位同志迅速趕到進行勸導,原來這位女士是因為子女沒有回家過年而感到傷心,沒有輕生念頭,但是三位志愿者還是放心不下,陪著她聊天,舒緩她的情緒,又幾經碾轉聯系上這位女士的子女,才得知是因為疫情封鎖了回家的路才回不來,最后志愿者們提醒說:“疫情結束后常回家看看,多關心關心爸爸媽媽!”,通過耐心細心的疏導,這位女士終于和子女化解了誤會,也在三位志愿者的陪護下安全到家。 病毒無情人有情,抗疫攻堅顯真心。這群事無巨細、總是沖在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們,像寒冬里的一頂帳篷,把疫情阻擋在外,把溫暖留給群眾。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