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日,《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三周年,三明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取得新成效,紅色文化影響力持續(xù)擴大。 三年來,在加強革命文物普查保護上,三明市摸清紅色文化資源底數(shù),目前列入文保范圍的革命舊址共計246處332個點,其中縣級以上文保單位的革命舊址(188處274個點)占全市文保單位總數(shù)超三分之一。其次,提升革命舊址保護級別,去年全市新增縣(市、區(qū))級文保單位54處;升格為第九批省級文保單位26處95個點;推薦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舊址群、水尾革命舊址群、大福圳民居(紅軍駐地舊址)3處10個點申報第八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此外,篩選出了兩批紅色文化遺址名錄共計119處167個點由市政府公布。 革命舊址保護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全市共完成革命舊址修繕方案編制123個,其中54個省保及62個縣保革命舊址修繕方案獲批復。同時,啟動革命舊址修繕項目19個、完成10個;啟動革命舊址陳列展示項目2個、完成6個。目前,全市12個縣(市、區(qū))全部列入國家第一批革命文保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48個革命舊址保護項目列入2020年原中央蘇區(qū)革命文保利用片區(qū)閩西革命文保系列項目。在中央紅軍寧化長征出發(fā)地舊址群保護提升項目中,有24個保護修繕及陳列展示方案獲批復,18個項目爭取到國家文保資金1848.58萬元。期間,三明市共爭取2019年中央及省上文保資金合計2254.5萬元,爭取2020年中央及省上文保專項資金8829萬元,文保資金爭取總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革命舊址保護修繕項目6185萬元,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 在宣傳弘揚紅色文化方面,三明市組織挖掘整理全市紅色文化相關(guān)元素,并成功舉辦“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比賽,選送宣講員晉京赴省宣講。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去年全市共開展紅色三明主題教育與展陳活動19個,各博物館(紀念館)共接待參觀人次113.52萬人次。同時,著手推進三明市和寧化縣中央蘇區(qū)紀念館項目、“紅色三明”城市雕塑、泰寧縣中國工農(nóng)紅軍東方軍主題園等項目建設(shè),激活“紅色基因”,塑造“紅色品牌”。 (三明日報記者 盧素平) |
相關(guān)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