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村部的18句話、72字“村規民約”碑字字句句流傳。蕭祖玲 攝 東南網三明5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通訊員 蕭祖玲 吳學生)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即將在北京召開。近日,記者走進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現場采訪了常口村黨委書記、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張林順。在談及電力在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及振興鄉村經濟時,他說“電網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 張林順接受采訪。蕭祖玲 攝 記者:這幾年,常口村的主要變化在哪里? 張林順:常口村位于省道將順公路沿線,金溪河傍村而過。常口村的山、水、田、園就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多年來,常口村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持續“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圍繞山、水生態主題,突出產業布局,科學地做好超前規劃,按照村莊綠色、環境美化、民居亮化、整體優化的方案,進一步推出各種美麗鄉村景觀和農民休閑、娛樂主題項目的優化配套建設,使村里的各項功能得到不斷提升,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的稱號。 常口村的村容村貌每天都有新變化。蕭祖玲 攝 記者: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及“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這些工作中,電力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張林順:“十三五”期間,村里的產業迅猛發展,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近年來,村里電氣化水平大幅提升,這和國家電網等企業大力建設基礎設施是分不開的。當地供電公司投入了約300萬元的資金,通過電纜下地、農網升級改造、清潔替代電能推廣等措施,增強村民用電保障,倡導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 改造一新的供電設施與古樸的村落融為一體。蕭祖玲 攝 記者:能夠舉個具體的例子嗎? 張林順:之前,鱗次櫛比的電線、老舊電桿與村落整體環境格格不入,如何讓現代化的供電設施與生態環境無縫融合讓人十分頭疼。將樂縣供電公司主動從保持古樸的建筑整體格局的完整性入手,“一村一策”,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在常口村敷設入地電纜1.84千米,安裝表箱33只,改造線路和景觀燈。現在,村子里沒有了“蜘蛛網”般的線路,架空線紛紛入地,電表箱整齊劃一地排列在墻角,居民家的電線也都套上了白色絕緣套管,走線都經過精心設計。改造一新的供電設施與古樸的村落融為一體,村容村貌每天都有新變化。 記者:前不久,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你又是怎么看的? 張林順:對此,我深表贊賞,這是以更大的格局描繪了未來電網發展的新藍圖。這戰略目標,不僅為互聯網、信息服務、電氣制造等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記者:怎么理解? 張林順:這一概念看似宏大,似乎在老百姓眼里是遙不可及。但,實際上對助力藍天保衛戰、扶貧攻堅戰、電動汽車充換電、能效服務、便民服務等多個重點領域,實施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服務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您對電網發展的未來有什么期待或者建議的嗎? 張林順:過去的一年,常口村都在做“山水林田湖草”文章和綜合性旅游觀光項目。隨著產業的深入發展,農村地區的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希望電力企業能夠繼續發揮行業優勢,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造更多創新、高效的建設模式,服務于智能交通、智慧鄉村建設,為加速鄉村經濟振興以及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建設拓寬思路,真正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