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北塔學校打造水韻陽光校園側記 北塔學校大門。魏興谷 攝 東南網三明6月9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劉莉婷 吳文凱 魏興谷)6月的永安市北塔學校,綿綿細雨中,循著大理石“足跡”拾級而上,學校發展歷程緩緩鋪開。 3年前,永安市尼葛開發區旁,香樟大道1295號,選址為北塔學校,解決開發區員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破土動工后,占地33933平方米的土地上,7座大樓拔地而起,綠意掩映,溪水環繞的校園初露雛形。 3年間,水韻陽光校園徐徐規劃,校園發展漸入佳境。如今,走進學校,頭上有綠葉,地上有綠坪,坡上爬綠藤,墻上映綠色,三角梅、木芙蓉、迎春花、花石榴四季交替。綠色海洋之中,汩汩流水涌動而出,貫穿校園始終。伴隨著嘩嘩水聲,一架時光佇立的木質水車緩緩旋轉,不停歇地轉動,見證著北塔學校水韻中潤澤的生命,也轉動出學校陽光里躍動的童真…… 閱讀特色。魏興谷 攝 特色閱讀 無聲韻澤 “小鳥羽毛剛剛長,就在樹間練飛翔。天天苦練不休息,不用爸媽來幫忙……”5月29日上午6點,伴隨著瑯瑯讀書聲,永安市北塔學校二年級學生黃永宸開啟了新一天的學習生活。這也是學校探索“晨誦午讀暮省”大閱讀模式的一個真實寫照。 “晨誦就是與黎明共舞,用詩歌朗誦開啟一天的學習。”北塔學校校長羅慶根道出,學校開展特色閱讀,為的就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文知識,達到無聲韻澤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孩子,學校通過精心編排《晨誦》讀本,為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了不同誦讀目錄、內容及閱讀周期。 “例如,低年級學生誦讀的是經典童話兒歌,中年級的是傳統文化精粹古詩詞,高年級則是國學經典文學,閱讀周期為十五周,每周一循環。”羅慶根列舉道。 然而,讀書光靠晨讀遠遠不夠。為此,學校還建立“午讀”制度,每天放學回家,學生閱讀不少于30分鐘,并由家長監督打卡;下午上課前半小時,則是師生共同午讀時間,通過倡導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 1月4日,《白象家族》,已閱讀15萬字;2月4日,《男子漢的秘密城堡》,已閱讀9萬字;3月4日,《查理九世》,已閱讀8萬字……在學校編制的“閱歷”里,北塔學校六年級一班學生李伊玲,詳細記錄著自己的閱讀之路。 “小學生正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多的是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采集。”羅慶根說。 在培養閱讀興趣上,學校將每個班級的后黑板打造成一個大書柜,并配備圖書1000冊,涵蓋少兒作品、童話、古今中外名著等。與此同時,學校還開放圖書館,讓學生自由取閱與歸還,并對閱讀量達到年段標準以上的學生發放獎勵卡。如今,在特色閱讀下,不少學生家長表示,孩子開始自覺遠離電視、遠離游戲,精神面貌也有了明顯改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讀書者明,反思者智。“我們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寫一則‘反省日記’,內容可以為讀書收獲,或是一天見聞,還可以是成長的煩惱與喜悅。”北塔學校副校長鐘金香表示,在完成學業以后,學生思考與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隨筆和日記等形式記錄下來,也是學校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方法之一。 郎朗晨誦、默默午讀、深刻暮省,在學校營造的特色濃郁讀書氛圍里,閱讀已無聲浸潤在學生生活的點滴之中。 開心潑水。魏興谷 攝 童趣校園 童真躍動 水花放,傣族旺。這是一年一度傣族潑水節的盛景。如今,這一景象也能在北塔學校里呈現。 處處有水源,地地有水景,引水入校,以水育人。利用水源優勢,讓師生在潑水中釋放壓力,這是每年暑假結束后,學生們最期待的開學“潑水節”。 開學典禮上,操場中,水花飛賤,如瀑如雨,教師、學生、家長將一瓢瓢水潑向對方,人人都成了落湯雞,歡聲笑語不斷在校園回蕩。 “我們舉辦‘潑水節’,潑出的是水,帶來的卻是師生間的互動,也給孩子們緊張忙碌的學習增添了一抹童趣。”羅慶根說。 “孩子喜歡”是北塔學校的辦學宗旨之一。走進北塔學校,童趣所帶來的歡樂隨處可見。靈活手指的翻花繩,鍛煉腳力的跳房子,挑戰腦力與靈活度的攻城游戲……4幢教學樓旁的游戲區域里,看著標注在地上的游戲說明版,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自樂其中。 陶行知先生說: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孩子。因此,學校創新學生評價模式,設置新的評價“尺子”——北北卡。老師們隨時對孩子在學業和習慣養成方面的“點滴進步和閃光之處”進行發卡鼓勵。孩子們集滿5張普通北北卡可兌換1張北北銀卡、集滿3張北北銀卡可兌換1張北北金卡,并根據得卡的多少設立金獎、銀獎、銅獎三個等級,學期末獲得金獎的孩子獎勵“與校長共進午餐”——吃牛排。這樣的評價融入整個教育過程,有力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我的孩子自從進校后,就喜歡上了校園,放學都不愿意回家,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這是學校五年級學生家長王彌陽,這三年來最深的感觸。 除了“潑水節”及專門規劃學生的“游戲樂園”外,北塔學校還全面升級童趣校園的“硬件”和“軟件”水平。設立海沙池、攀巖墻、標本柜、風雨書、獨木橋等,開展春秋遠足游社會實踐活動,在這里,學生們都能感受到最“純真”的童趣校園。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學校里充分釋放天性,學校校園、體育設施、舞臺樂器從早上6點至傍晚6點,對學生12小時免費開放。 “學生喜歡、家長滿意”,這是學校的建校初衷,也是學校發展的落腳點。“只要學生喜歡,有興趣,學校就會努力為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的童年回歸天性與童趣、豐富與多彩。”羅慶根篤定地說。 迎接一年級新生。魏興谷 攝 課后服務 家長放心 “我平時下班晚,工作忙,每次接孩子都要向公司請假,分心又累心。”黃月妹告訴記者,自己在尼葛園區上班,孩子是北塔學校二年級學生,由于作息時間不匹配,無法按時接孩子,這事讓她很苦惱。 北塔學校,現有學生1358名,其中1/3是在北部尼葛開發區上班的員工子女。學校放學早,企業下班晚,上班還是接孩子,接回后誰來看護……對于他們來說,子女放學后的時間成了看護、管理的“空檔”。 破冰“空檔期”,2018年,北塔學校創新推出“課后服務”,中午放學為學生提供午餐、午自習,下午放學則通過開設各類興趣班,拓展學生視野。 2016年,劉登浪跟隨父母從貴州來到永安,如今四年級的他,在“課后服務”中堅持自習,成績穩步提升。“放學后,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場所,進行他們喜歡的活動,我們很滿意。”劉登浪的爸爸說道。 溫俊華是學校五年級的學生,他的父母都在建新輪胎公司上班。由于三班倒制,從一年級起,他都是一人上下學,午餐也都是吃的快餐。如今,他的午餐問題解決了,課后也有了去處,他開心地說:“課后時間不僅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還能吃上美味的午餐,爸媽很放心。” 同是五年級的學生家長,魏靚靚的媽媽則欣喜地看到女兒對書法的興趣越來越濃,學習積極性也有了顯著提高,她說:“‘課后服務’不僅解決了家長接送難題,內容上也從簡單看護變為興趣培養,很有意義。” 利用課后時段,開設足球、籃球、琵琶、竹笛等16個興趣班;成立永安市學生校外活動中心北部辦學點,提供30多類周末課程……兩年來,北塔學校的小學生“課后服務”取得了扎實成效,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個性特長也得到長足發展。以學校的用心,換學生的開心,家長的放心,北塔學校仍在努力…… 全體教師 魏興谷 攝 級部管理 創新發展 厚重的塔底,似巨輪揚帆起航;形如飛燕的“北”字塔身,與塔底相連,如翻開的書頁,翱翔于知識的廣闊天地之中;雙“人”字形構成的塔頂,寓意撫育培養學生勇攀高峰,成就美好幸福的人生之塔……這是北塔學校的校標內涵,也是學校孜孜追求的辦學理念與辦學文化。特色的辦學模式,厚重的文化底蘊,還需學校外部“硬件”機制作支撐。 自2017年秋季,北塔學校正式開學后,學校便在管理機制上進行創新,改革原有金字塔式的“年級組負責制”,實施扁平化管理,建立“級部制”,將全校27個教學班分為三部。其中,一二年級為北一部,三四年級為北二部,五六年級為北三部。 “級部制實施后,學校取消了年段長,由副校長直接任級部長,這樣一來,學校的中層領導即減少一半。”羅慶根介紹,級部直接向校長負責,減少了中間的管理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級部直接面向學生,辦公地點設在教學區內,可以直接接觸到學生的各種狀況,有利于及時處理學生管理中暴露的問題。 兩年內,學校相繼出臺《級部評價》和《年度考核方案》,按照團隊得分、個人得分等指標對老師進行綜合評定。考核以學年度為考核周期,考核內容涉及各級部常規考評、級部教學質量、教學常規檢查、個人教學成績、學生喜歡率、個人專業發展等相關內容。隨著學校領導、教師們的不斷探索,目前北塔學校級部制這一管理模式不斷成熟,考核評價體系日臻完善。 “級部考核團隊分占40分,個人占60分,目前團隊最高分拿到了36分,個人分拿到滿分。”北塔學校副校長、北三部部長鐘金香說,級部制讓更多的優秀教師在實戰的歷練中脫穎而出,青年教師成長也愈加迅速。 兩年多來,在級部制的推動下,北塔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各項工作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碩果盈枝,學生們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凌霄塔下,書聲朗,弦歌飛揚;晨誦詩詞,勤為徑,與書相伴;開放課程,有趣味,靈動課堂;贏得尊重,步步登高,茁壯成長……如今,郁郁蔥蔥,如花園一般的北塔學校里,輕快悅耳的校歌不時傳出,攀登幸福人生之塔的學生們正沐浴在水韻陽光中不斷成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