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6月19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林丹)永安市第九中學附屬小學是一所“袖珍學?!?,現有10個教學班,學生總數299人,依托在為數不多的設在農村的一級達標學校永安九中。該小學生源主要來自周邊6個村莊,及部分原化纖企業職工子女,外加一部分外來務工的孩子。 數字化多元特色課堂,讓學生更愛上美術課。永安九中附小供圖 “小”學校又是如何立校呢?永安市九中附小尊崇“育人以德,素心為美”的教育理念,篤踐“嚼得草根,行得儒雅”的辦學目標,聚焦課堂教學,以美育為引領,讓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強筋壯骨”,讓“袖珍學?!弊兩怼靶《馈?。 小節小禮培養儒雅少年 走進永安市九中附小,碧草如茵,書聲瑯瑯,師生和樂。迎面而來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們,親切地向來訪的客人輕聲地問聲“好”。 不學禮,無以立,好習慣是經過反復訓練方能養成。學校地處農村,許多學生家長忙于生計,往往忽視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這給學校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壓力。怎樣去破題?如何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些問題擺在了校長洪曉婷面前。 永安九中附小開展愛心義賣活動。永安九中附小供圖 “一切教育教學工作以德育為先,我們從培養學生的‘小節小禮’開始?!焙闀枣谜f,農村的孩子很樸實,缺少的只是養成教育,學校細抓日常行為習慣,規范學生校內外言談舉止,培養“素心美儒雅少年”。 學校制定出了“九小8禮”教育,制定出“8禮”的踐行要求,并要求做到“周周清、日日清”?!熬唧w的‘8禮’是進校禮、值日禮、升旗禮、課堂禮、課間禮、集會禮、放學禮、回家禮。”洪曉婷介紹,各班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制定了尊師禮、微笑禮、問候禮、擺放禮等一系列小禮小節。 “小禮小節”貴在落到實處。值日教師在學生上下學時,站在校門口行“進校禮”“放學禮”,給學生樹立了踐行的榜樣;周一升旗,全體教師整齊有序列隊,向國旗行注目禮;看到地上有垃圾,老師們主動彎下了腰,拾起垃圾……學校以市級德育課題《篤踐知行合一,培養儒雅少年》研究為抓手,探索符合學生實際、適合新課改培養目標的德育新路徑,規范師生行為,提升道德修養。 這所小學以創建校本課程中的“禮儀課堂”教學模式為特色項目,以儒雅少年的獎評機制為推手,打造“儒雅文化”校園,對學生進行明禮、習禮、達禮的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123”模式診斷教學“通病” 受生情、學情影響,永安九中附小之前的教學質量并不理想,校本教研也徒有其表,有名無實,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面對這些問題,怎么辦?“所有的教學行為最終都要貼近課堂,從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到教學理論中查找問題根源并尋求解決方法,再回到課堂教學實踐?!痹诤闀枣每磥恚n堂的“病”在哪里,“治療”的手段就落實到哪里。 “診斷123”教研活動,保障教學針對性,提升教學質量。永安九中附小供圖 那么,“藥方”又是什么呢?永安市九中附小提出了校本教研“123”模式。洪曉婷介紹,“123”中,“1”是指的是教學中的一個問題,它可以是來源學生的疑惑,也可以是來自教師的教學思考;“2”是解決問題的兩種策略,針對實際問題,以理論指導實踐,讓教師在課堂的實踐中更有策略性、針對性;“3”是指三種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教師教研能力和教師團隊合作實效性提升。 能力的提升都是慢過程,需要長期的堅守。從2017年開始,永安市九中附小基于學生學習,開展“診斷”并“導學”的診斷式教學,同個教研組的教師,不同年齡與學識,都可以成為彼此的“醫生”,甚至也廣泛聽取了家長、學生的意見與建議。 教學目標的呈現是教學診斷的重要內容。“要達成怎么樣的目的,是受生情、學情影響,我們要不斷追問:做什么,怎么做,會做了嗎?”洪曉婷說,通過不斷的“磨課”,實現高效的“教”與“學”,幫助教師實現因材施教,并通過學校開展學生閱讀活動、名家進校講學、圖書角漂流閱讀和素心親子閱讀、師生閱讀交流會等活動,做到針對作業、考試“有的放矢式”糾錯,提升教學質量。 課堂“生病”,妙方“醫治”。經過3年的實踐,這所小學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在全市農村學校統一質量考核中排名前列。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多名教師承擔省市觀摩課、比武課,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教學論文20多篇。 數字美術翻轉精彩課堂 “美”是什么?在洪曉婷看來,這應該是感知美、欣賞美和創造美,提高審美能力。 那么,如何讓“美”滲透到學校教導常規工作呢?針對農村學校的特點,2018年3月,永安市九中附小以三明市級課題《運用數字化云技術,提升農村校學生美術素養的實踐研究》為抓手,優化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讓美術課“動”起來,“活”起來。 開展戶外寫生活動,引導學生與大自然親近。永安九中附小供圖 “首先,我們不能脫離教學大綱,在上好日常美術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再給孩子們‘加點心’?!焙闀枣盟f的“點心”就是讓美術課數字化。 學校搭建一個移動的數字化美術云教室,組建動漫繪本創作社團,開展新時代美術課程教學研究,將數字化云技術融入到傳統美術教學當中,實現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開創數字化多元特色課堂。 比如,傳統戶外線描寫生,一般是直接在紙上作畫。而永安市九中附小的孩子們手上多了一樣東西:數字速寫本。數字速寫本可將學生信手拈來的作品,以傳統和數字兩種形式分別記錄,并隨時在云端傳播。而且,還可以運用動漫插畫軟件進行后期編輯,用直接的觀察、樸素的線條、稚拙的文字,表現他們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孩子們更愛上美術課了。”洪曉婷說,這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也反哺于學校的德育工作,“審美能力提升了,自然也能分清行為舉止的‘美與丑’?!?/p>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