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啟力飛生產車間一角 ○甘秋洋(右三)和團隊 ○泰啟力飛參展產品 工業化, 讓石墨烯“接地氣” ——訪泰啟力飛“掌門人”甘秋洋 ●三明日報永安記者站 陳莉莉 文/圖 “我們把生產基地放在永安,廈門總部主要作為產業研發基地。”科研、生產“兩手抓”,廈門、永安“兩頭跑”,這是甘秋洋的工作常態。一年7萬公里的行車里程,他都貢獻在了兩地來回奔波的路上。 甘秋洋是泰啟力飛的“掌門人”。作為國內第一批做石墨烯工業化運用的企業,泰啟力飛加快“產學研”步伐,努力打通石墨烯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國內第一家工業化量產石墨烯復合高導熱材料的生產制造商,受到業界廣泛認可。但對甘秋洋來說,這“最后一公里”走得并不輕松。 石墨烯+LED,讓“黑金”發光 近年來,石墨烯在科研界、產業界和投資界均十分熱門。它具有電導熱性好、韌性好、重量輕、比表面積大等諸多優異性能,被稱為“黑金”,有“新材料之王”的美譽。 2012年,從事塑料原料貿易多年的甘秋洋,開始關注這一新材料,成立廈門泰啟力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石墨烯的工業化運用進行研發。2017年,又成立了永安市泰啟力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石墨烯就是一種工業原料而已,沒有那么多神話,下游產業最看中的還是原料的性價比。”甘秋洋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發展定位:不要“炒概念”“蹭熱度”,而要“性價比”“接地氣”。 將石墨烯工業化運用在哪個行業呢?LED照明對散熱要求特別高,同時又是一個發展比較成熟的產業,價格成本較透明。甘秋洋利用石墨烯的高導熱特性,決定從LED照明行業開始“試水”。 滿滿一桶黑色棉絮狀不明物體,經過一段時間的重力沉降,竟然就只剩下半桶了。這一不明物體,就是泰啟力飛用來復合材料的粉體石墨烯。石墨烯沒有結構支撐,很難作為單一原料生產某種產品,需要與其它材料體系進行復合。將石墨烯復合進塑料中,讓塑料具備了金屬一樣的導熱導電功能,就能代替傳統鋁型材鑄件,用作LED燈散熱器的原材料。 數據表明,泰啟力飛生產的石墨烯復合新材料散熱器,具備比鋁型材更好的散熱性能,導熱系數達85%,而在工業成本的核算上,實現了30%的成本優化。 這種新材料在市場推廣后,整個壓鑄鋁行業立馬降價。 “道士煉丹”,“煉”出市場“寵兒” 新材料的誕生,歷經了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實驗過程。甘秋洋形容這是“道士煉丹”:“只有一爐一爐地煉,沒有捷徑。” 國內生產的石墨烯原材料品種繁多,已知的就有五六百種,而傳統塑料材料也是五花八門,且不停更新換代。哪種石墨烯原材料更適合?用什么方式“混入”什么樣的塑料?泰啟力飛耗費了五六年時間,做了大量實驗測試和認證,不斷通過復合改性,提高工藝和運用的穩定性,滿足不同客戶的定制需求。 “我們對LED使用石墨烯復合材料進行各種測試后,廠家采購了我們的材料,組裝成整燈還要經過各種測試認證。”甘秋洋以一個紫外燈照射實驗為例,僅測試就要花費4000小時,而整燈LM800的測試,也要數千小時。 這些年來,甘秋洋帶著公司生產的石墨烯復合新材料,參加了上海國際導熱散熱材料及設備展覽會、香港國際戶外及科技照明博覽會等大小展會,備受青睞。 2018年,在香港展會上,泰啟力飛是400多家參展商中唯一一家應用了石墨烯復合材料的企業。展會為期5天,公司準備了1000份石墨烯散熱器組裝成的整燈樣品,供有興趣的客商帶回去檢測試用,僅兩天半時間,樣品就被“搶”光。而后,陸續有一兩百家客商主動找泰啟力飛對接合作事宜。 2019年,公司研發的“天眼”系列散熱器和整燈產品,在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亮相,受到追捧。產品基于石墨烯高導熱復合材料的優勢,具備超強耐候性能,可經受1萬小時鹽霧實驗,還能抗UV老化,經過氙氣燈照射1000小時物性不會發生變化。而在耐水解方面,經過7天70攝氏度溫水浸泡后,性能沒有任何損失。 為了賣“面粉”開了“面包店” 甘秋洋有一個形象的“賣面粉”理論。他將石墨烯高導熱復合材料比喻成“面粉”,“面粉”做出來的LED照明散熱器材是“面包”。他笑稱:“其實我是為了賣‘面粉’而開始學做‘面包’,為了賣‘面包’開了‘面包店’。” 泰啟力飛是材料型企業,只能把石墨烯復合新材料賣給客戶,讓客戶自己去做產品。只是,這“面粉”怎么才能賣得出去? 甘秋洋知道,下游企業即使看中了新材料的性價比,也很少會為了用新材料替換傳統材料,而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新的生產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新材料能適用于原有的生產線。 就這樣,甘秋洋團隊帶著一股軸勁兒,不停調整實驗,做到了石墨烯復合新材料跟既有的工業體系相匹配,做到了“面粉”替換“大米”,仍然適用于原來的那口“鍋”。這樣的“面粉”穩定、可靠、接地氣,自然受到了許多下游企業的歡迎。 甘秋洋不僅想用“面粉”做“面包”,還想做“饅頭”“包子”“蛋糕”。“試水”LED照明行業后,他又開始新的挑戰,擴大石墨烯復合新材料的應用領域,涉獵能源電池、安防用品、通訊設備等行業。 去年,根據一家國內知名企業的需求,泰啟力飛研發生產了一款安防用品的散熱配件,經過8000小時整機測試認證,順利過關,拿下千萬元訂單。這次攻關,實現了石墨烯復合材料在電磁屏蔽、低壓加熱等方面的新功能,同時降低了產品成本。 訂單多,生產忙,公司不斷擴大產能規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目前,泰啟力飛在永安生產基地的石墨烯高導熱復合材料,年產能可達2000噸,而基于石墨烯復合新材料的各類型電子散熱器件,可實現日產能2萬件。 產學研,做強成果轉化“后盾” 廈門泰啟力飛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廈明火炬新材料產業園,永安市泰啟力飛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產業園。立足兩個園區,泰啟力飛加快從研發到應用、生產的產業布局。 回想起3年前,初到永安的場景,甘秋洋充滿感慨。那時候,園區初建沒多久,僅有幾棟空空蕩蕩的廠房,沒什么人氣,到處都比較荒涼。當時還沒有園區食堂,他連吃個飯都是自己在公司支個小鍋,煮面條解決。 沒想到,短短3年時間,園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家家石墨和石墨烯應用企業紛紛入駐,一批批高新技術人才在此聚集。依托園區的石墨烯產業孵化中心和永清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應用工程實驗室,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科研團隊以及一批先進、齊全的實驗檢測設備,“硬核”進駐。 園區打造的這個“一中心兩平臺”,還有園區干部的務實作風,帶來了優質貼心服務,讓甘秋洋這些園區企業業主可以專心做研發、搞生產。 近年來,在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相關政策推動下,三明、永安加快同廈明火矩新材料產業園的合作,加快融入京閩科技創新合作,不斷推進產學研發展成果共享,石墨烯產業發展勢如破竹。 作為閩西南協同發展的“排頭兵”,泰啟力飛以“產學研”作后盾,積極采取聯合開發、委托開發等多元合作模式,推動石墨烯工業化運用的進程。 甘秋洋介紹,除了與廈門大學等高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他們還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廈門泰啟光輝新材料有限公司,作為企業主要的研發平臺以及人才孵化中心。目前,公司擁有成果轉化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待轉化成果20余項。 “石墨烯的產業化進程并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大家要對這個產業、對我們這些企業多點耐心,不要被行業亂象蒙蔽雙眼。”對于石墨烯產業的未來,甘秋洋坦言。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