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源村新盛坊農莊吸引眾多游客。 ●三明日報尤溪記者站 肖 丹 羅 姮 通訊員 肖登超 文/圖 “野茶培育基地的第一期建設已進入尾聲。”6月20日,在尤溪縣西城鎮上源村,茶禾天下公司總經理張長炳說,去年他在村里流轉改造了一批老茶林,今春產茶500多公斤;還將棄用的小學裝修成民宿,已接待3批客商。 上源村位于西城鎮東部,山深林密。沿著林間公路,呼吸清新的空氣,20多分鐘的車程即可到。美麗的生態給上源村帶來良好經濟效益。 3次林改,守護青山綠水 “村里的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得益于3次林改。”村黨支部書記韓章達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與2004年,村里分別實行集體林地承包管護和部分林木由個人購買經營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亂砍濫伐現象,提高了山林管護水平。 但是因分山面積小,經營期限長、短期內較難產生經濟效益,而且林權糾紛不時產生,村民經營林業的積極性不高。為此,2010年,村里成立金源林業專業合作社,凡上源村戶籍村民均可按每人1股加入合作社,村集體以采伐跡地入股占有收益分配比例的15%,村民以資金入股占有收益分配比例的85%。每個年度的造林撫育費用和收益分配均按片獨立核算,合作社發給股權證,載明村民每年每片山場的投資金額。 “1146位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人人都是股東,個個都是護林員。”韓章達說,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們的種植和防護意識都提高了,新種林木1000多畝,共同管護公益林和村集體林木近萬畝。 2012年,村民林某在林地放羊,損毀了10多畝苗木,當天就有人向村部反映,村干部及時核查,林某不僅補植了所損失的苗木,還賣掉了所有的羊。又有一次,一位疑似偷伐木材者進山,村民馬上監控其行徑。 新機制新模式不僅在源頭上杜絕了亂砍亂伐、促進了幼苗成長,而且實現連續10年無火災,成為三明林業改革的典型。“現在,林木限量采伐、及時種植,上源村可以說是山長綠、水常清。”韓章達說。 上源村土地總面積17702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5316畝。近年來,依托合作社章程的有力實施,加上國家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河長制及鄉村河道管理員、護林員管理體制的落實,萬畝山林郁郁蔥蔥,山間小溪清澈見底,引得人們前來游玩或創業。 農企入駐,打造金山銀山 除了茶禾天下公司,上源村還引來5家農莊與企業,借其美麗的生態,幫助村民創造經濟效益。 在尤溪頗有名氣的老兵山莊,地處上源村水尾,這里原本是一片荒田。“第一次來游玩,我就被這里的山水迷住,計劃建一個休閑山莊。”山莊經營者梅堯說,他不僅為村里開墾了十幾畝荒地,上交了流轉金,還為村里修路架橋提供贊助,得到村民的認可和支持。近年來,山莊年客流量已突破兩萬。 “我在山莊工作了十幾年,每月都有工資。”村民韓有敏說,老兵山莊的入駐,讓不少村民能夠就近穩定就業,同時帶動村里農產品的消費。 2014年,村民韓章霖依托當地山水資源,聯合6戶村民成立新盛坊農莊,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烤全羊、自助野炊、天然泳池……農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去年國慶期間,游客來玩都要提前預訂,不然就得排隊等。”韓章霖笑著說,這一兩年,農莊開始盈利,他計劃將河道收益的5%上繳村集體。 上源村有3200多畝毛竹林,吸引了2家竹制品廠入駐。竹林和竹企業每年可為村民創造1000多萬元的收入。 “這里的竹子富含竹纖維,品質好,適宜做竹簽。”祥茂竹制品加工廠總經理羅年茂說。工廠一年可消耗1萬多噸的竹子,以每噸500元的價格向村民購買,同時為村里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陳厚滿是尤溪閩湖水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他介紹說,閩湖牌純凈水和礦泉水現在已走向全國,成為許多單位待客和會議飲用水。其水源地就是上源村海拔1200多米的蓮花山,山下就是閩湖水業的生產基地。“村民支持保護周圍環境,公司用工招聘村民,互惠互利。” “每到節假日,企業主都會聯系村委,出資慰問老人、貧困戶等,并積極參與村里的公益事業。”村黨支部書記韓章達說,下一步,將加強溝通協調,完善制度,進一步推進生態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并舉,更好地實現村民、村集體與農莊企業互利共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