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五萬多畝的建蓮正值全面采摘、烘烤季節。唐偉 攝 東南網三明7月31日訊(通訊員 陳曉星 吳學生 )聲聲布谷舞豐疇,莊戶開鐮喜麥收。眼下,正是荷花飄香、新蓮上市的豐收季節。在素有“中國建蓮之鄉”之稱的三明市建寧縣,五萬多畝的建蓮正值全面采摘、烘烤季節。 粒大圓潤、色白香酥而又久煮不糊的建寧蓮子久負盛名。唐偉 攝 蓮子種植,是建寧縣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建寧蓮子因粒大而圓潤,色白如凝脂,易煮爛又久煮不糊,香酥可口,而久負盛名。全縣年產干蓮4000噸左右,產值近5億元。 三明市建寧縣濉溪鎮大元村,地處著名的閩江正源之金饒山景區腳下,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屬于自然環境保護區。據該村黨支部書記高筆榮介紹,他們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在種植白蓮,按每畝白蓮7000-8000元的收入計算,該產業每戶村民少則年收入7萬左右,多則在15萬元之上。白蓮種植已成為當地村財和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然而,傳統的蓮子烘烤法子就是兩個,要不太陽曬,要不炭火烤。太陽曬干,通常要曬兩三天甚至更長時間,還怕遇上陰雨天氣。所以,蓮農基本都采用炭火來烘烤。可炭火烤,勢必要上山砍伐林木來制作炭火,長久將對生態環境形成破壞。 全電智能蓮子烘烤技術破解了發展與生態瓶頸。唐偉 攝 一邊是產業要發展,一邊是生態環境要保護,如何破解發展與生態的瓶頸?曾經,這個一直困擾當地的一個難題,如今有了答案。今年,建寧在全縣積極推廣全電智能烤蓮技術,蓮農只要將采摘回來的蓮子,通過機器、電烘烤房就可輕松實現蓮子剝皮與烘干。 “我種植白蓮已有15年之久,今年,家里又種植面積20畝。”大元村村民李有根說。他還表示,之前用炭火來烘烤,尋找柴火,是每年最頭疼的事。特別是村里面不讓砍伐樹木制作木炭后,他只能找一些枯木,或者到木材加工廠去購買遺棄不能用的木料。而且,用炭火烤,火候不好掌握,溫度相差太大,表皮發皺,賣相不好,價格就上不去。一度,他曾想放棄白蓮種植。 全電智能蓮子烘烤技術破解了發展與生態瓶頸。唐偉 攝 李有根還介紹,通過全電智能烘烤房烤出來的蓮子由于受熱均勻,外表好看有光澤,賣相也好了,平均一斤蓮子的賣價比原來提高了10元左右。按現在已烘烤出來的兩爐蓮子收入來計算,一年下來,他家20畝蓮田就可以增加收入2萬多元。最重要的是,他不用再像以前,要每時每刻都盯著火爐,只要在機器上設定時長、溫度一下,就可以不管不問,去忙別的農活。 瓶頸問題解決了,全電智能蓮子烘烤帶來的“真金白銀”實惠,不僅使得建寧生態環境得到很好地保護,蓮農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收入明顯增加。如今,建寧全縣已有近1000戶的蓮農用上了蓮子電剝皮機、電烘烤房。同時,供電部門也配套對供電設施進行了增容改造,來滿足增長的用電負荷需求。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