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干群 精氣神為抓手 尤溪縣梅仙鎮汶潭村第一書記 高瑞萍 東南網8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嚴士冬 整理)尤溪縣梅仙鎮汶潭村距離尤溪縣城15分鐘車程。村潔路暢,白鷺蹁躚,“審計書屋”里村民暢享閱讀,10多家光餅攤生意紅火……看到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覺得這幾年的工作特別值。 我對農村有特別的感情,先后在德化縣水口鎮祥光村、尤溪縣梅仙鎮汶潭村擔任第一書記。2017年12月15日,我第一次到汶潭村時,發現村子雖有臨近縣城的優勢,但村兩委干部缺乏干事創業的熱情,村里缺少富民產業,村集體沒收入。 如何實現鄉村振興?通過調研,我決定以提高干群的精氣神為抓手,著力提升基層組織建設,形成攻堅合力。我領著大家一起制定了扶貧發展工作規劃。 都說“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干部”,黨支部是農村工作戰斗力的基礎,但過去,因為信心不足等原因,村干部干事有畏難情緒,三天兩頭不在辦公室,村民也不信任、不關心村集體的工作。新一屆村兩委班子選舉產生后,我們健全決策議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黨務公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制度,促進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民主化,黨員干部作風發生很大改變。通過一次次為民干實事,村兩委班子的公信力漸漸得以強化,群眾越來越樂于參與村里的事業,形成了干群齊心的新局面。 過去,汶潭村基礎設施落后,村民飲用水都無法充分保證。我們多方籌集資金,修建了小水壩,進行安全飲水擴建及供水管網延伸改造,徹底解決了村子的用水難題。不僅如此,村里改水改廁,美化環境,又投資建成農民休閑廣場、老年人活動中心、防洪排澇堤等一批民生項目,還組織春節聯歡匯演等活動,豐富了村民的業余生活。隨著半山大橋去年通車,我們和對岸的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的公共資源共享也更加便捷。 萬業當前,富民為本。村里的耕地多為旱地,發展受限;集體林不少被列為生態公益林,開發受限。但是,村子有地理位置優勢,鄰村半山村的鄉村休閑游已初見規模,足見發展潛力。為此,我們發力旅游與文化產業,籌資300萬元興建與村里蓮花寨旅游項目配套的文化廣場、旅游服務中心、停車場所等設施,投入45萬元建設“梅仙肉光餅”一條街,與半山村抱團發展。同時,籌資50萬元,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增強了發展后勁;籌資50萬元,建設汶潭村水力發電項目,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 對于貧困戶,注重引導他們轉變“等、靠、要”思想,培養自強自立的意識。我們深化“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促增收模式,通過尤溪縣潭美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技術扶貧、能力扶貧,帶動群眾發展百香果種植和養鴨、養羊等富民產業。 經過3年攻堅,汶潭村已經摘去“貧困村”的帽子,貧困戶也全部順利脫貧,產業藍圖顯山露水。 通過駐村工作的深入實踐,我深深感到廣闊農村大有可為,也深知鄉村振興需要多方齊心協力,而這一切要真正實現,萬萬少不了一批具有精氣神的干群隊伍。我們將繼續同心同德,在新時代新農村的火熱實踐中淬煉成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