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咖啡”不定期舉行跨界青年創業沙龍。陳靜 攝 東南網三明8月21日訊(通訊員 陳靜 黃夢琪)“一個好的咖啡館應該是明亮的,但不是華麗的;空間里應該有一定的氣息,但又不僅僅是苦澀的;主人應該是知己,但又不是過分殷勤的;每天來的客人應該是互相認識的,但又不必都時時說話;咖啡是有價格的,但坐在這里的時間無需付錢。”一位奧地利詩人這樣描寫咖啡館。坐落于三明市泰寧縣城區林業路的一家咖啡館——“愛咖啡”,正是如詩人描述一般明亮雅致。 推門而入,滿室馨香,琳瑯滿目的小物件安靜的居于墻面空格,右邊則是一簇簇或濃烈或淡雅的花。明黃色吧臺旁的店主范順蘭正在調制著咖啡,讓人有種仿佛置身清新文藝電影場景的錯覺。 林業路“愛咖啡”外觀 陳靜 攝 單看外表, 1988年的范順蘭恬靜淡然,但實際上范順蘭是一個膽大、做事很“敢”的女生。大二時,范順蘭就考取了國導證,每年暑假都會兼職帶團出行,行跡遍及大江南北。在旅途空閑時,她喜歡一個人到處去走走,感受當地的民俗風情,尤其是去當地的咖啡館,品味濃香。正是如此,范順蘭逐漸愛上了咖啡。 2008年從三明學院畢業后,范順蘭先后換了幾份工作,而想要在泰寧開一間咖啡館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初生牛犢不怕虎,范順蘭辭了職,不遠千里前往北京接受專業咖啡師和調酒師的培訓,與此同時,還在北京的咖啡館、小酒吧、會所等兼職,學習調制技巧和經營方式,邁出了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潛心學習半年后,范順蘭學成歸來回到泰寧,一個現實的問題卻又擺在了眼前,那就是開店資金從何而來。作為畢業才三年的大學生,范順蘭積蓄不多,一時為難起來。范順蘭的媽媽見狀,將自己的存折給了女兒,表達自己對女兒創業的支持。與此同時,縣婦聯和團縣委等單位得知范順蘭的創業困難,主動上門對接,告訴她有哪些政策幫扶,并積極幫范順蘭爭取青年創業貸款。就這樣,在各方的幫助下,資金問題得到了解決。 接下來就是選址工作,范順蘭選中了杉溪河畔的一座舊房子,談妥店租,便著手開始了房屋裝修和前期的籌備工作。2012年5月3日,“愛咖啡”正式開業了。開業當天,下了一場暴雨,范順蘭8年后依然清晰記得,當天的開業酒會座無虛席。咖啡館以淡雅的白色為主,田園風十足,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風格,別具特色,吸引了不少顧客。熱愛咖啡的人多,能夠成功經營咖啡店的人少。很多時候,現實難以支撐情懷。從初始創業到現在能成熟運營,“愛咖啡”也經歷了長久的適應期。咖啡館所有的工作,范順蘭都親力親為,到現在她還時常能回憶起客人離店后,一個人洗杯子洗到凌晨三四點,半夜不敢回家,就在店里將就睡到天亮再回家的日子。正是這種努力和堅持,三年后,“愛咖啡“步入了正軌。 咖啡館是一個細水長流的投資。由于房子較舊,每年都需翻修、加固,維護成本較高。6年后,范順蘭決定“重啟”愛咖啡,在林業路開了了第二家“愛咖啡“—一座被鮮花、藤蔓、枝丫纏繞的4層咖啡屋。這次咖啡屋的風格與以往不同,獨特的“鳥籠”雅座、以花為主的軟裝布置,都讓人忍不住想探究“一年無事為花忙”的花藝咖啡館小院里有些怎樣美的歷程。 范順蘭形容自己是一個可以靜下來的姑娘,也會不斷了解和接觸新的領域。她不似別的女生喜歡美衣、美妝,卻對花花草草情有獨鐘。四年前,她在廈門旅行,無意間被一家花店吸引,范順蘭開始“玩花”,之后每年都會特意抽出時間去參加廈門的花藝會,不斷提高自己的花藝水平,也由此開啟了花藝和咖啡的跨界。 在咖啡館舉辦的花藝培訓。陳靜 攝 美的東西需要分享。范順蘭在咖啡館開辦花藝課,與婦聯組織花藝活動,在七夕、中秋等節日組織派對、聚會等。籌謀許久,今年5月,“愛折騰”的范順蘭還在咖啡館3樓開起了“花舍”民宿,寬敞明亮的房間,別具一格的花房設計,使“花舍”民宿自開張以來就日日滿房。美好的東西好像特別容易在這滋生,而入住的客人只需等待陽光的喚醒即可。 范順蘭習慣了在每日午后,給自己調制一杯卡布奇諾。傍晚時分,客人散去,她開始迎來兩小時悠閑的澆花時光。她給自己的女兒取名“江奇諾”,咖啡與花,好似已經融入了她的生命。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