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文/圖 8月26日,寧化縣林業局營林高級工程師、牙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海龍,走進安遠鎮豐坪村永興農場,指導農場經營者蘇永興管理七葉一枝花。 永興農場依著山勢,大部分田地罩著遮陽網,連片種植的七葉一枝花在大棚內靜靜生長,綠意盎然。 收集野生種源 張海龍,寧化石壁鎮人。1994年從三明林校林業專業畢業后,他一直從事林業工作。2009年起到寧化牙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華重樓屬七葉一枝花的變種,當地直稱七葉一枝花,是珍貴的中藥材資源,具有止血、鎮痛、抗炎等功能,也是云南白藥等40多種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 2009年,張海龍參加寧化牙梳山中藥材種質資源普查,第二年參加福建中醫藥大學組織的寧化縣藥用植物資源普查,2016年參加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組織的牙梳山植物資源考察,與中草藥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普查過程中,他發現上世紀90年代隨處可見的野生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等中藥材資源已顯稀少,當地不少農戶種植的外來中藥材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 由于野生資源銳減,人工種植七葉一枝花的技術不成熟,銷售價格持續上漲。2009年至2012年間,張海龍和縣林業局的王邦富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上山收集野生的七葉一枝花種源,在城南鎮茜坑村建立野生七葉一枝花種質資源圃5畝。 2010年夏,張海龍上山收集野生七葉一枝花種源時,路過雜草叢生的小路,右腳腳背被毒蟲咬傷,紅腫得難以行走。蹣跚著回家后,他試著將采挖的七葉一枝花根莖切下一部分,搗爛后敷在腫痛部位,半小時后腫痛明顯減輕,4個小時后癥狀基本消除,行走自如。 張海龍多次前往江西樟樹、浙江磐安等中藥材市場調研,了解市場行情及人工種植情況。他決定將收集到的野生七葉一枝花種質資源,進行野生馴化試驗。2011年,他進行的第一批種子育苗試驗成功,出苗率90%以上。 發展中草藥種植業,選育品種是根本。張海龍從全縣1700多種藥用植物中,篩選出七葉一枝花、多花黃精、黃花倒水蓮、半楓荷等藥用價值高的品種,進行馴化種植試驗。并將種植的七葉一枝花送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進行含量檢測,檢測結果為皂苷含量達1.0以上,遠遠超過我國藥典規定0.6的含量要求。 “本土品種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經受當地極端氣候條件、病蟲害等一系列自然災害考驗,仍能健壯生長的植物。種植鄉土種能解決引種外來品種水土不服的問題。”張海龍說。他經常深入縣農貿市場、各鄉鎮中藥材店,了解收購品種及市場行情,長期與廈門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的專家保持聯系,從中掌握到了很多中草藥的信息。 發展“一枝花”產業 2014年冬,張海龍在距牙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1公里左右的安遠鎮豐坪村永寨自然村,幫助村民蘇永興組建永興家庭農場,建立七葉一枝花種植示范基地?!坝械纳綁盘锍鋈寥肋^濕,莖腐、根腐病嚴重,并不適合七葉一枝花的生長。”張海龍決定在更適合的安遠鎮建立基地。 安遠鎮地處閩贛兩省四縣九鄉交界,是寧化“北大門”,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蘇永興是牙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長年跟山林打交道,專家在牙梳山中草藥普查時他多次帶路,也學了不少中藥材知識,對中藥材種植情有獨鐘。張海龍幫助蘇永興創建永興農場,從選址、育苗、病蟲害管理等方面進行指導。永興農場現已種植七葉一枝花50多畝30多萬株,其中山壟田10多畝、林下種植40畝,成活率達90℅以上。 在張海龍等人的指導下,2019年安遠鎮永躍村鄭國群成立三明市金枝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資200多萬元,種植近400畝七葉一枝花。他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支持當地村民參與種植,為周邊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 2017年起,張海龍擔任省科技特派員,通過所學專業知識及科研試驗掌握的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指導村民發展七葉一枝花種植業。還不定期邀請廈門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三明林業學校的專家教授到基地指導。 張海龍積極參與寧化縣林業局開展的“林農點單、專家送餐”林業科技精準服務活動,先后在縣林業局、治平畬族鄉高地村、安遠鎮永躍村舉辦七葉一枝花種植技術講座,并建立“七葉一枝花種植交流”群,及時解答種植戶遇到的問題。他還經常利用周末時間應種植戶邀請,到種植現場進行交流指導,幫助種植戶解決技術難題。 張海龍先后參與省科技廳項目《黃花倒水蓮種苗繁育及規范化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省林業項目《半楓荷苗木繁育技術》《黃花倒水蓮種苗繁育及林下套種試驗研究》和市林業項目《多用途植物虎刺苗木繁育技術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林業經濟發展中得到應用推廣。他熱愛七葉一枝花,把科研成果寫在大地上。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