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4日訊(福建日報 黃麗莉 林公福) “屏對屏”+“面對面”,近年來,三明市人大常委會探索開展“人大代表在身邊”工作,創建線上線下雙平臺。這一“新”一“舊”群眾聯系代表的方法優勢互補,呈現出疊加效應。 線上:群眾找代表像網購一樣方便 近些年,因為美麗鄉村建設,來將樂縣白蓮鎮小王村游玩的人多了起來,但苦于沒有公廁,村民和游客經常扎堆在村部廁所。不久前,有村民在微信平臺上向三明市人大代表、小王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忠安建議盡快建一座公廁。陳忠安當即回復了群眾留言,并向白蓮鎮政府和小王村村委會反映。 村民留言三個月不到,小王村已完成公廁主體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 小王村村民提建議的微信平臺,就是三明市人大常委會自去年8月開始打造的“人大代表在身邊”微信平臺。 針對人大代表聯系群眾不緊密、群眾反映意見建議不便捷等問題,2019年8月,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主動適應信息化時代需求,在建寧縣開展試點,搭建線上聯系平臺,啟動建設“人大代表在身邊”微信平臺,讓群眾有事能想到代表、方便地找到代表,讓代表更好地解民憂、辦實事。 “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建寧縣人大代表在身邊’微信平臺運行持續規范、完善,實現了代表履職‘全天候’、聯系群眾‘零距離’、服務群眾‘不打烊’,也達到了群眾與代表溝通無障礙、反映訴求更便捷的工作目標。”建寧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國根說。 去年11月,三明市人大常委會開始在全市范圍推行“人大代表在身邊”履職平臺。今年年初,市、縣兩級同步完成13個平臺開發建設,所有平臺均以“所在地名+人大代表在身邊”統一命名,欄目統籌規劃,集反映民意、線上履職、接受監督、學習宣傳為一體。 目前, 在“三明市人大代表在身邊”微信平臺,三明市9100多名全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的基本信息實現一鍵查詢,群眾隨時隨地就能查找聯系代表、向代表反映民意訴求。與此同時,人大代表可以在平臺上提交代表建議,反映社情民意,并登記公開履職情況,接受群眾、選民監督。 截至8月底,市、縣兩級“人大代表在身邊”微信平臺共收到群眾留言421條,其中,代表直接處理或答復群眾351條,代表推薦平臺轉辦33條,形成代表建議35條,辦結率超九成。 “要讓人民群眾聯系人大代表像網購一樣方便,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滿意。”三明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詹積富說。 線下:面對面零距離交流 “我再也不用蹚著水和淤泥過馬路了!”建寧縣溪口鎮高圳村村民余貴財很激動。為了溪口村排子上路段積水的問題,6月15日他到村代表聯絡站反映,不到一個月時間事情就得到落實。 創“新”不忘“舊”。三明市人大常委會探索推行“人大代表在身邊”工作,在大刀闊斧創建線上平臺的同時,持續發揮好線下“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的作用,常態化開展代表聯系群眾活動,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表達和反映渠道,有效打通了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17年,三明市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單獨或依托其他基層活動場所建立了“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目前,三明142個鄉鎮(街道)都建立起了活動室,另有村(社區)級活動室558個、行業代表小組活動室9個。這些活動平臺按統一標準建設,有場地、有標識、有設施、有制度、有臺賬、有工作人員,為代表聯系群眾提供了良好環境和保障;將在三明市的五級人大代表混合編組列入活動室,通過定期安排代表輪流接待群眾、代表聯系走訪選民、組織代表視察調研等方式,密切代表與群眾聯系。去年至今年8月,三明市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站)共收集意見建議3668件,已辦結3429件。 為增強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明市人大常委會每年圍繞黨中央和省、市委重要決策部署研究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全市人大代表依托活動室開展聯系群眾主題活動。去年,在“集智聚力助脫貧,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中,全市組織6000余名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扶貧監督、結對幫扶、建言獻策,共調研、視察扶貧產業項目687個,結對幫扶貧困戶4280戶,形成提交代表建議321件,助力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