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瑋一家人 日常生活中的蘇瑋 三明日報大田記者站 林生鐘 文/圖 9月18日,在《中國好聲音》大型電視音樂綜合節目里,來自大田的青年歌手蘇瑋成功晉級,導師李榮浩說他“唱得很好”,其他選手學員的導師也紛紛贊揚“真假音轉換處理得好”。歌曲《同花順》第一句“要是你心里真沒我”,蘇瑋用大田方言演唱,贏得銀屏前家鄉父老掌聲連片。 “蘇瑋在準備下階段的比賽,忙!”9月21日,蘇瑋的母親陳秀珠說。 好聲音引關注 今年25歲的蘇瑋,出生成長在大田縣城。大學畢業后,他一直在酒吧里駐唱,目前在廈門上班。 有網友留言:第一次聽蘇瑋唱歌,是在廈門一個很簡陋的酒吧里,當時一進酒吧,那環境就讓我想走。但聽蘇瑋唱歌,把我聽安靜了。在那么嘈雜的環境、那么爛的音響,他竟然能唱到打動我,當時就趕緊留了聯系方式…… “孩子從小喜歡音樂,讀高中時用藝名‘小殘’在網絡上傳自己翻唱的作品,被同學們稱為‘情歌王子’,有很多粉絲。”陳秀珠介紹。 在經過多年歷練,蘇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他的聲音干凈,像歌手吳青峰,假聲男高音清亮有特點,讓人聽著舒服。 今年7月,蘇瑋參加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2020》選拔賽,一首民謠風十足的《逝去的歌》,初次亮相就驚艷了臺下聽眾。 在接下來的節目里,蘇瑋贏得李健和李宇春“爭搶”。他選擇李健為導師,順利進入李健戰隊“五強”。 蘇瑋的出現讓很多人眼前一亮,李健對他表達了自己的贊賞。但是考驗學員的能力,主要是在節目后面的淘汰賽。“蘇瑋想走得更遠,除了在后續的比賽中展示更多不同的風格,認真備戰是關鍵。” 《中國好聲音》這檔綜藝節目,曾經創下收視奇跡。在選人階段,導師遇到喜歡的歌手才會轉身。為競爭自己喜歡的學員,導師們有時候發起搶人大戰,這是節目的最大看點。 9月18日晚,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2020》“盲選”收官,蘇瑋的演繹聲線細膩清澈、投入的狀態動情、技巧發揮淋漓盡致,再一次讓觀眾驚喜。 從支持到反對 蘇瑋的母親陳秀珠是大田縣玉田幼兒園退休教師,父親蘇水平是大田縣總醫院南區分院針灸科醫生。 說到兒子蘇瑋,陳秀珠感慨:“這孩子好像天生就有音樂特長。” 兒子在讀幼兒園時,母親發現他對音樂特別敏感,開始有意識去培養他。小學階段,陳秀珠給蘇瑋找了老師學電子琴。“雖然只學了4節課,回到家里,他不僅能彈一手好琴,聽一遍歌曲就能把譜寫出來。”陳秀珠說。 2004年,不滿10歲的蘇瑋,報考少兒歌唱專業評級,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考級委員會頒給他6級證書。 但是接下來,家長放棄了對他后續的音樂興趣培養,認為學好課本的知識才是主業。 蘇瑋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堅持在家里對著電腦自學自唱,而且技藝蒸蒸日上。到了高中時期,同齡的學生需要音樂方面的剪輯,都來找他。 因為擔心影響到蘇瑋的高考復習,父母極力反對。母親對他說,理科成績不差,要讀好書考個理想大學,走上社會好謀生。 在大學期間,蘇瑋參加學校海選,是“十佳歌手”。 做了駐唱歌手后,陳秀珠再次反對蘇瑋。“一個男孩子,年齡小,又在小酒吧里駐唱,能有什么出息。” 駐唱歌手有駐唱才有收入。在廈門曾厝安一個酒吧,蘇瑋月收入不高。為了增加收入,他同時簽約了兩個酒吧駐唱,每天到凌晨1點鐘后才能下班。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蘇瑋待在大田的家里沒辦法回廈門上班,生活需要父母資助。看著蘇瑋的許多同學紛紛從外地回來考公務員,陳秀珠覺得自己只有這么一個孩子,小家庭能夠無災無病就好。再者小縣城生活安逸,工作有規律,夫妻倆要兒子也報考公務員。“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他們把你的父母,從山旮旯里培養出來到了縣城工作,我們希望你在大城市扎根生存要有能力。”父母對蘇瑋說。 可是蘇瑋不同意,他說自己喜歡唱歌,愿意去拼搏,不喜歡這種“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陳秀珠夫婦對兒子又是勸來又是罵,還流下了眼淚。最后,夫妻倆妥協了,約定給蘇瑋繼續放飛一年。 孝老愛親好家風 “我想用做歌手賺的錢,給自己和父母更好的生活。”蘇瑋在參加節目的選拔時,接受媒體采訪說了句樸素的話。這個質樸的奮斗夢想感動了陳秀珠,同時也打動了觀眾。 孩子為什么會說出這句話,陳秀珠猜不出來,也沒有細問。“蘇瑋參加比賽,家里事先不知道,估計是因為我們年初反對他。”她在一次失眠中,微信里偶然問起,才知道兒子去比賽。 陳秀珠還說:“就算問了,蘇瑋也會說‘媽,你放心啦,不要瞎操心,能告訴你的我到時候自然會告訴你。’” 蘇瑋的個性比較自信,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周末作業都是自覺完成,剩下的時間父母不干涉,由他自主安排。家長的教育觀比較一致,父親寡言少語,教育孩子都是談話式,所以蘇瑋總愛撒嬌地說:“爸,我們像兄弟一樣。” “他的組織能力也比較強”,陳秀珠從小鼓勵兒子去競選班干部。在學習和功課方面,夫妻倆也從來不強迫孩子。“按原則做事,彼此都說到做到。” 高考結束,父母買了一套音響設備送給蘇瑋。但是在小學六年級,蘇瑋想要得到1臺電腦極不容易。母親要求他一年中測試要20次考90分,有一年最后一次少了0.5分,蘇瑋只好自己打圓場說算啦。初三下學期必須用電腦,母親換了一種口氣跟他說:“相信你會考上一中,提前買給你。” 蘇水平有4個兄弟,但父母經常跟他住一起。現在,兩個老人都已經過世了。 “之前婆婆患老年癡呆癥,后來身體又癱瘓,大小便經常失禁,我每次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情,先查看哪個角落有糞便。”蘇瑋讀大學放假回來,也像母親一樣不嫌老人麻煩、不怕臟,搶著幫忙清理衛生。陳秀珠跟他說:“你是個男孩子,就不要來做這些了。”蘇瑋回答:“沒事,都是自己的奶奶。” “尊老愛幼是父母不離口的教育。”陳秀珠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常常交代他要學會去幫助別人,而且自己要先有能力做到自強。”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