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三明10月10日訊(通訊員 王明 張玉賦 本網記者 劉惠萍)“35票贊成,通過。”三明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保護河道水生態的決定》。這是繼2010年《關于加強河道管理的決定》之后,三明市人大常委會為加強河道保護管理作出的又一項重大決定。 三明市地處閩江上游,中小河流數量多、分布廣。境內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沙溪、金溪和尤溪三大河流,均為閩江重要支流;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7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3條。 河道保護管理,事關群眾福祉,事關長遠發展。為加強河道保護管理,歷屆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不懈的努力。 行洪不暢,監督不止 早在2009年,為了推動解決三明市河道洪災頻發的問題,三明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防洪法執法檢查。檢查觸及了多年來防洪工作的弱處,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針對河道管理工作長期而艱巨的特點,2010年4月,三明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對防洪法執法檢查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進行跟蹤檢查。檢查發現部分審議意見整改落實不到位,一些阻礙河道行洪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同年6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襲擊了三明,造成重大損失。這更加堅定了常委會加強河道管理監督的決心。 6月24日,三明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跟蹤檢查組關于防洪法和省防洪條例執法檢查整改落實情況跟蹤檢查報告。在審議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鑒于三明市防洪的形勢,由地方權力機關作出有關加強河道管理工作的決定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及時作出《關于加強河道管理的決定》成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共識。 6月25日,會議一致通過了《三明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河道管理的決定》。《決定》不僅突出了防洪工作的重要性,而且把防洪工作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進一步調動了全市人民防洪抗災的積極性,確保行洪安全,減少洪災損失。 《決定》實施一年后,政府整治力度如何?效果如何? 2011年7月,三明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三明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河道管理的決定》貫徹實施情況調研。從調研情況看,侵占河道非法洗砂制砂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連續三年的河道監督,取得階段性成果。 生態河道,河長先行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并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河道作為生態環境的血脈,人民群眾對河道的建設管理又有更高的期盼。 2016年初,三明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再次將河道管理工作列入監督工作計劃。從調研情況看,三明市河道管理工作成績來之不易,亮點頻現。最大的亮點就是大田縣“河長負責制”工作得到了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部委的肯定,“河長制易信”曬河也被中國水利報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在總結大田縣做法的基礎上,2014年三明市在主要流域推行河長制。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也發現不少問題:隨意堆放傾倒生活、生產垃圾等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重點項目建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有的河道自然形態被人為改變,由于以前堤防護岸建設更多使用鋼筋混凝土等“硬”材料,大部分防洪堤都是“兩堵水泥墻”,生態護岸少,水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河道建設成為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焦點。 圍繞如何深化“河長制”工作,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政府強化生態水系建設、突出重點區域整治、加強河道執法保障等。2017年3月,三明全面深化河長制,初步形成了“河長牽頭、部門協作、分級管理、全民參與”的河湖保護管理新模式。市、縣、鄉全面構建“雙河長”的河長制工作組織體系,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生態治理,構建上下游、左右岸“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為了進一步推動“河長制”落地見效,2018年5月,三明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調研,6月以聯組會議的形式進行了審議,并開展了專題詢問。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當時亟需解決的農村生活垃圾入河、局部水土流失導致泥沙入河、沙溪河流域三明市區段部分污水直排嚴重影響水質、水電資源利用開發破壞生態環境、河流水生物資源保護力度不大等5個方面問題開展詢問,直擊治水難點。 專題詢問始于“問”,卻不止于“答”。三明市政府重視專題詢問和調研報告提出問題的研究處理,采取措施,加大整改落實。 針對沙溪河流域三明市區段部分污水直排嚴重影響水質等突出問題,三明市河長辦掛牌成立了沙溪河市區段管理辦公室,正式啟動荊東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對市區存在的問題和入河排污口調查摸底,完成市區段河長制手機APP巡河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湖長制、“雙河長”體系落實,推進重點問題整治和責任落實;集中時間、力量,持續深入打好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涉砂行為、城鄉生活污水垃圾、小水電生態等五項治理攻堅戰,著力解決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 常態監督,《決定》保障 隨著三明市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對河道水生態建設的期盼日益增長。2020年初,三明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再次把河道管理工作列入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 3月17日至19日,三明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組織對市河道管理工作情況進行調研。調研發現,河道管理還存在一些不足,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還有差距,各級河長在對所管轄流域督導巡查、協調解決問題的力度不夠平衡,個別流域垃圾入河問題依然突出,河流污染源頭治理不夠到位,河道社會化管護探索有待加強等等。為了進一步落實河湖長制,切實保護河道水生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調研組認為作出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保護河道水生態的決定很有必要。 4月28日,三明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河道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 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合理規劃、科學論證河道治理項目,將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有機結合,有效減少河道過度硬化、渠化現象;要加強對礦山開采和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造成河流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治理;要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步伐;要加強對四級、五級河道的保護管理,解決小流域監管薄弱問題;要及時解決各類新出現突出問題。 會議全票通過了《關于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保護河道水生態的決定》。《決定》為加強河道保護管理、落實河湖長制提供了法治保障,營造了全市各級國家機關、人大代表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保護河道水生態的法治氛圍。 5月8日,三明市河湖長制獲國務院通報表揚。“我市河湖長制能取得這些成績,與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支持密不可分,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決定》要求,力爭取得更大成效。”三明市水利局局長章新華表示。 11年,2項《決定》,6次河道保護管理監督,三明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河道管理工作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下一步,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將加強對《關于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保護河道水生態的決定》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相信隨著“河湖長制”工作的不斷落實,“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畫卷一定會在三明大地上呈現。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