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調試機器,根據顧客需求及時調整紙張尺寸。 三明日報建寧記者站 黃平柳 曾 程 通訊員 張明貴 文/圖 制漿,造紙,選紙,打包……9月29日,在建寧縣藤勝源紙業有限公司內,工人們正在各自的生產線上有序地忙碌著。“這批拷貝紙打包好,馬上就要銷售到省外去。”建寧藤勝源紙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負責人林建成告訴我們,公司根據企業訂單,精準定制紙品,受到顧客的好評。 廢紙再利用,兩端賺錢 藤勝源紙業是一家集生產薄頁紙、拷貝紙為主的紙品生產企業,其前身是福建匯利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早在2018年以前,匯利豐承包經營福建金鐃山紙業的制漿車間。 在利用廢紙制漿的過程中,除了生產紙漿外,還生產塑料膜。“正常情況下,一噸廢紙制漿,65%-68%為紙漿,25%-30%為塑料膜。”林建成說,產生的塑料膜一度讓他們煩惱不已。 雖然塑料膜在浙江廣東一帶有銷售市場,但是它不好打包,不好運輸,運輸產生的費用遠超產生的價值。 為了保護環境,塑料膜又不能隨意丟棄。是否能夠通過加工,讓這些廢棄物再利用?經過不斷地嘗試,匯利豐終于找到了一個雙贏的辦法。他們在公司內建造了一個造粒車間,把塑料膜加工成半成品——塑料米粒,再銷售到外地,供給鞋服行業制造鞋底、發泡等工業制品。 這樣一來,廢紙的利用率達到了98%以上。“廢棄物再利用,不僅達到了環保的效果,還產生了經濟效益。”林建成說。 因廢紙再生利用技術,2014年,匯利豐獲得了國家廢紙利用補助資金60萬元。 工人在挑選紙品、稱重、去雜。 自我革新,從制漿到造紙 2018年10月,為了擴展業務,匯利豐重組,注冊了一個新的紙品公司——建寧縣藤勝源紙業有限公司,從承包制漿業務再增加造紙業務。“一個企業只有不斷自我革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林建成說。 接盤造紙車間后,藤勝源保留了之前的生產隊伍。從制漿到造紙,人工問題解決后,技術難題也亟待解決。 除了高薪聘請技術人員外,藤勝源一直致力于技術改造。 一直以來,燒鍋爐的時候,容易產生粉塵。藤勝源加大技術投入,通過布袋除塵的方式,有效減少廢氣和粉塵的產生。 造紙中,制漿這一環節最耗時耗力。“生產要有效率,一定要提高制漿速度。”林建成說,為此,公司購買了一臺15立方的碎漿機,一次性可以放入30噸廢紙。制漿速度從以前的4小時減少到1小時。 除了采用碎漿機,藤勝源還通過技改,增添了航吊、長網機等機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林建成說,投入更多的機械化生產后,生產速度快了,人工節省了,安全隱患也減少了。 疫情之前,藤勝源的生產已經進入了正軌,平均每個月利用廢紙能生產出1200噸的原漿,1000噸的薄頁紙,4000多噸的拷貝紙。 “拷貝紙的原材料要求高,只能從全國各地購買原漿。”林建成告訴我們,這樣一來,紙品的生產成本增加了不少,銷售單價也相應提高。但是由于紙品質量好,訂單絡繹不絕。 大膽創新,讓紙業升級 薄頁紙是非食品類用紙,規格要求不那么高,“原漿用廢紙制造就行。”林建成說。 生產紙張會產生回收漿。為了不污染環境,要進行專門的排污處理。“不僅浪費,還增加了生產成本。”經過討論研究,公司嘗試用回收漿生產薄頁紙。把回收漿的水分排干凈,沉淀的紙漿還能再利用。“生產出來的產品經過檢測,各項指標全部達標。”林建成說。 根據市場定制產品,公司采用“預訂——銷售”的訂單生產模式。“訂單生產模式不會有積壓的貨物,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林建成告訴我們,多年的生產經驗,讓他們能夠精準預測到每個季度的訂單量,在那之前只要預先備好原材料就行。 “準備工作做好了,訂單一到,就能開足馬力忙生產了。”林建成笑著說。 因為質量過硬,藤勝源生產的紙品俏銷國內外。 今年,受疫情影響,出口銷售途徑受阻,只能全力開拓國內市場。“國內市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林建成說,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的銷量在2000噸左右,各種紙品的銷售量較往年下降了一半。 往年,每年5~6月份正值春夏換季之時,鞋服行業對薄頁紙的需求旺盛。“生產壓力很大。”林建成說,為了維持工人的生計,即使虧本,公司還在堅持生產。 雖然市場不景氣,但是讓藤勝源感到溫暖的是政府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疫情期間,政府減免了2.5個月的廠房租賃費,電力和稅務部門也主動上門,做好退稅降費的業務對接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