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縣副縣長陳明朗(中)在直播間里向網友推介寧化特色產品 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東南網三明1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劉惠萍 通訊員 雷露微)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福建足跡”暨“福建影響力”系列活動之“客家祖地·紅色寧化”縣長當導游直播帶貨活動于11月12日上午在寧化圓滿舉行。活動現場,寧化縣副縣長陳明朗現身直播主會場--石壁客家祖地,與2個分會場嘉賓,共同帶領網友領略客家人的精神家園石壁客家祖地,聆聽革命紀念園的紅色故事,游覽“神州第一地質奇觀”天鵝洞群。截至當天上午12點,短短兩個小時,央視頻、東南網、今日頭條、抖音等直播平臺訪問量超125萬人次。 寧化縣副縣長陳明朗(右)為網友介紹寧化 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寧化位于福建西部,2010年經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千年古縣”。寧化是客家總祖地,客家后裔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達1.2億人,迄今連續舉辦了26屆祭祖大典。寧化還是長征起點,1930年1月毛澤東同志率部途經寧化時,寫下了光輝詞章《如夢令·元旦》。作為閩江、贛江、汀江“三江”源頭,寧化森林覆蓋率達75%,山靈水秀,氣候宜人。 嘉賓向網友們介紹客家石壁“百姓柱”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在客家祖地會場,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活字傳承人鄒建寧第一次通過互聯網介紹了木活字制作技藝,非遺走上“云端”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活字走上“云端”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陳明朗親自為寧化“代言”,為寧化的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和農特產品推廣助力。在帶貨區,陳明朗為網友們重點推薦河龍貢米,“河龍貢米產自河龍鄉,那里生態環境好,種植地多為高海拔的梯田,堅持古法耕種,用山泉水灌溉,無農藥殘留……”陳明朗手拿河龍貢米,繪聲繪色地介紹。 東南網主播體驗非遺木活字印刷 東南網記者 劉惠萍 攝 陳明朗在直播間里還賣力地向網友推介“薏米”“孔坑茶”“傳統手工豆腐皮”等寧化特色產品,現場介紹了寧化“八大碗"。主播還試吃了現煮的薏米甜湯,美味溢出屏幕。網友留言刷屏,“直播帶貨的同時,更多的是打造寧化形象”“客來客往客家,寧來寧留寧化”“詩情畫意,鄉土風情,歷史故事,田園風光”“客家祖地風景奇異,歡迎全球人民朝圣觀光旅游”…… 嘉賓介紹寧化革命紀念園 東南網記者 肖曉敏 攝 產品推介過程中,陳明朗還通過直播間向網友免費送出客家祖地門票、天鵝洞門票等,引得網友連連刷屏。 另外兩個分會場,東南網主播和嘉賓則帶領網友分別走進寧化縣革命紀念園、湖村鎮天鵝洞,聆聽革命紀念園的紅色故事、感受天鵝洞群的獨特風光。 東南網主播和嘉賓帶網友走進天鵝洞 東南網記者 肖曉敏 攝 據悉,此次活動是“福建影響力”系列活動之“助力脫貧攻堅 老區蘇區直播帶貨行”活動之一,也是三明市首屆網絡文化節之“脫貧攻堅助農行動?縣長當導游直播帶貨”第6場活動。活動以“政府+媒體+特色產品+網絡直播+電商”的融媒體宣傳形式,全方位向網友展現了寧化特色的旅游資源,推介了綠色生態的農產品,有效助推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本場活動由福建省委網信辦指導,寧化縣人民政府、三明市委網信辦主辦,東南網、寧化縣委宣傳部(網信辦)、寧化縣農業農村局、寧化縣文體和旅游局、寧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寧化縣客家祖地服務中心、寧化縣長征出發地遺址保護中心、寧化縣融媒體中心、石壁鎮人民政府、湖村鎮人民政府承辦。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