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近期,東南網聯合三明市文旅局開展“決戰決勝 脫貧攻堅”文旅扶貧看三明采訪活動,陸續深入12個縣(市、區),聚焦三明文旅扶貧工作的特色和效果,把經驗和成效總結出來、宣傳出去,助推當地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超越。第七站采訪活動走進寧化縣。 東南網12月23日訊(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雷露微)從三明寧化縣城出發,驅車行駛半小時到達湖村鎮巫坊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印有“東方軍之路 畫里巫坊”的紅色彩繪墻。彩繪墻下,嬌嫩紅艷的草莓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摘。走進草莓園,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只見鮮紅的草莓隱藏在綠葉下,三五成群的游客拎著籃子穿梭其間。 巫坊村的墻體上繪著紅色文化。雷露微 攝 近年來,巫坊村圍繞“紅+綠”主線,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挖掘紅色文化內涵,發展綠色采摘,推動旅游脫貧駛向快車道,實現了從一個村財低收入的貧困村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以及精準脫貧“多贏”局面的轉變。 “巫坊村作為湖村鎮最大的行政村,雖然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但基礎設施落后,勞動力流失嚴重,經濟基礎薄弱。2015年,巫坊村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1戶69人。”巫坊村黨支部書記陳良洪介紹道。 2017年,寧化縣文體和旅游局掛鉤幫扶巫坊村后,張吳俊到巫坊村任職駐村第一書記,依托當地天鵝洞群和紅色旅游資源,做活文化旅游文章,打贏紅色文化扶貧攻堅戰。 張吳俊將目光投向了村里的紅色資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曾在巫坊村活動,留下許多故事。現在村內較為完整地保留了紅軍長征出發誓師集結地鑼鼓坪、彭湃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醫院等紅色遺址。 巫坊村紅色資源吸引黨建學習活動。巫坊村村委會 供圖 如何喚醒這些紅色資源,實現與天鵝洞景區的完美結合,讓窮困的巫坊村真正“活”起來? “依托天鵝洞景區,以紅色旅游、休閑農業帶動集體經濟發展,探索‘旅游+’、‘合作社+’等模式,走文旅結合、綠色發展之路。”張吳俊介紹,2017年以來,巫坊村先后投入3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對紅軍廣場、紅軍街、紅軍醫院以及天鵝洞景區這條路線,進行亮化、硬化、美化。同時,還對紅軍醫院、彭湃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進行修繕,創作舊址展陳腳本,再現當年革命先烈英勇奮戰的場景。 “過去村里很冷清,村民也主要依靠種植煙葉等農作物為生,最近兩年來參觀、緬懷先烈的人多了起來。”村民陳國華告訴記者。 位于村口的“新街口飯店”老板雷炎坤,已習慣游客紛至而來的熱鬧景象。雷炎坤之前以種植煙葉為主,一家人忙里忙外,一年就收入3萬多元。以村里大力推行旅游為契機,雷炎坤開起來特色土菜館。提起自家土菜館,他滿心歡喜:“旅游旺季時,店里一天的營業額近萬元。”雷炎坤說,他的兩個女兒在天鵝洞景區當導游,家里還在城里買了新房,生活越過越好。 游客在天鵝洞地下溶洞中劃船。寧化縣文體和旅游局 供圖 隨著巫坊村旅游業態的不斷豐富,旅游產業讓村民享受切實福利。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張吳俊多思多做,多渠道助推貧困戶增收,積極招商引資,實施農業采摘項目;通過政策吸引本地鄉賢返鄉投資,建設草莓、臍橙等采摘基地,在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也豐富了旅游體驗點。 值得一提的是,張吳俊積極打造“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整合村級發展資金和貧困戶產業發展資金投資谷雨農機專業合作社,入股分紅的同時吸收10余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每年可新增村財和貧困戶收入5.75萬元,確保貧困村穩定脫貧。 找準了發展路子的巫坊村在2018年順利“摘帽”,全村31戶貧困戶69人全部順利脫貧。村財收入由2015年5.6萬元增至2019年村財收入23.68萬元,2019年,村里接待各類黨建調研學習團隊60余批次,加上天鵝洞景區引流的自駕游客,全年共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帶動近千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巫坊村紅軍紀念廣場現貌。湖村鎮 供圖 目前,巫坊村已獲得“市級三星級鄉村旅游特色村”“省級旅游扶貧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吳俊表示,下一步,巫坊村將借天鵝洞景區獲評國家3A級景區的東風,推出紅色研學、鄉村研學等研學路線課程,吸引本縣及周邊縣市中小學生前來開展研學教育活動,持續推動村民和村財的“雙增收”。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