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體操的創(chuàng)立 “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朗朗上口的口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和發(fā)展競技項目一樣,廣播體操創(chuàng)立的初衷也是增強人民體質。新中國成立時,國民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增強人民體質”成為了迫切的要求。 1951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套廣播體操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此后,課間操、工間操,廣播體操運動迅速發(fā)展起來。 廣播體操的普及 廣播體操的全國普及應該是從1971年的第五套廣播體操開始,這也是推廣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版廣播體操,大約推廣了十年。 在物資還不發(fā)達的年代,絕大多數(shù)的地方體育設施都十分簡陋。三明一樣,體育場只是一片被觀眾席圍著的空地,破敗殘舊。 上世紀80年代初,三明簡陋的體育場(三明市檔案館 供圖) 上世紀90年代,三明市體育場的觀眾看臺(三明市檔案館 供圖) 在這種條件下,對體育器械依賴程度低,只需要空地和音響設備的廣播體操很快被普及了。音樂的響起,“眾人齊做操”的場面蔚為壯觀。 上世紀80年代,三明一中的學生在操場做廣播體操(三明市檔案館 供圖) 廣播體操的更新 廣播體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大約間隔五六年就會結合人民身體素質的變化以及時代的潮流進行更新,運動量、動作難度和流暢性都在逐步提升。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受健美操和霹靂舞風行的影響,1990版第七套廣播體操嘗試追求 “難、新、美、全”。但是由于動作新穎,難度過大,推廣效果不佳。 到了1997年,開始推廣第八套廣播體操又轉變回追求“動作簡單舒展,易于推廣”。第八套廣播體操是80后、90后們最熟悉的一套廣播體操。 1989年,三明紡織學校學生在做廣播體操(三明市檔案館 供圖) 1993年,三明衛(wèi)校的學生在參加廣播操比賽(三明市檔案館 供圖) 三明二中的學生在新操場做廣播體操(三明二中 供圖) 列東中學開展廣播體操比賽(列東中學 供圖) 2001年,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廣播操比賽(三明特校 供圖) 如今,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不斷提升,健身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健身器材也越來越精細。游泳、馬拉松、健身操、瑜伽……和它們相比,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的廣播體操逐漸受到冷落。但是這個為全民健身奠定基礎的運動形式,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記憶中,不會輕易被磨滅,它仍在發(fā)展著,呈現(xiàn)出新的姿態(tài)。它在課間的操場上,增添了律動,動作更加朝氣,它是韻律操;它在傍晚的健身房里,增添了力道,動作更加利落,它是健身操;它在清晨的公園里,增添了柔美,動作更加流暢,它是廣場舞。它以不同的姿態(tài),陪伴著不同的人群,守護著人們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