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團采訪農戶 東南網6月23日訊(本網記者 肖曉敏 文/圖)6月22日,東南網記者跟隨“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采訪團,走進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基地里,秧苗長勢可人,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展現眼前。 建寧縣是老區蘇區縣,也是著名的中國建蓮之鄉、黃花梨之鄉、無患子之鄉、梨產業龍頭縣和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年種植蓮子5萬畝、種子15.2萬畝、“兩桃一梨”(黃桃、獼猴桃、玉梨)12.7萬畝,已形成蓮子、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等“五子”特色產業體系,特別是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雜交稻種的10%,全國每10粒雜交稻種就有1粒來自建寧,被冠以“北有張掖 南有建寧”之美譽。 建寧縣還獲批創建2020年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國第三個、福建首個以水稻種業為主導產業創建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親筆為“福建省建寧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名。 農戶操作無人機 近年來,建寧縣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從基地建設標準化、種子生產產業化、生產全程機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制種農民職業化“五化”方面推動種子產業轉型發展。 信息化,為種業發展插上騰飛翅膀。由建寧禾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建寧種子產業互聯網平臺,可以集中農資需求、實行集中采購,為制種全產業鏈提供集成服務,大大降低成本,使種業產業鏈連成“一盤棋”。“種子買賣方可通過平臺在線交易,種子經紀人還可線上指派制種農戶……”建寧禾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仁暉說。 建寧縣還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種子信息中心、種業科技文化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了政府、種子管理部門、種子企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之間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實現制種基地全程信息化。 黃勤建正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 采訪當日,記者在稻田邊看到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黃勤建正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他操縱的無人機,翼展近兩米,飛起來呼呼生風,噴藥、授粉樣樣精準高效。 “一架無人機一分鐘能打一畝地,一天能打500畝,而且只需兩人操作,一個遙控作業,一個拉水兌藥,兩個頂十個。”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說。如今,建寧的種業種植戶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一分鐘可以作業一畝,比原來人工省十幾倍,用藥可節省30%。 高速插秧機 “我們農民現在種地很輕松,自己都不要下田,只要打電話,就有專業技術人員來為我們服務,耕、種、防、收、烘全程機械化,每畝能省600多元,而且還省時。”種業種植戶鄭春華說道。今年,鄭春華夫妻倆種植了60畝稻種,加上打零工收入,預計年收入可達10萬多元。 據介紹,勤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40余臺收割機常年從事跨區作業,服務區域遍布周邊縣市,甚至延伸至江西的南豐、廣昌、黎川等縣。每臺收割機日均作業面積達50畝以上,縣內水稻機收率達98%。 建寧縣稻種產業發展是該縣產業振興發展的縮影,該縣以創新性、系統性、科學性為理念,實現蓮子、梨子、種子、桃子、無患子的資源整合,通過以三產融合模式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建寧五子”區域公共品牌,使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2020年,“建寧五子”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89.8億元,帶動全縣15.6萬人共同致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