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7日訊(通訊員 楊穎 文/圖)黃連福同志出生于1981年6月,擔任三明清流縣靈地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努力學習宣傳并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經濟、奔小康,在發展本村農業,鞏固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質,改善村級經濟狀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自主學習 打鐵先要自身硬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要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就必須要當好村支書,當好“班長”。用黃連福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黨員干部自身不強,怎么帶領群眾致富”。 黃連福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就率先帶頭帶領大家學習理論政策、學習實用科技、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從班子建設入手,進行支部兩委的工作、作風、思想整頓。支部一班人多次召開會議,分析了過去班子存在的問題,就人心渙散,班子軟弱,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查找原因,對癥下藥,通過交心談心、書面匯報等形式的溝通,解決了思想疙瘩,統一了認識,明確了責任,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既然鄉親們、黨員們信任咱,領導上級支持咱,咱就決不能辜負領導和鄉親們的期望,當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為全村造富。”這是黃連福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工作上,他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廣泛聽取大伙的意見,支部會、黨員會、群眾會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村財務始終堅持按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在他的帶領下,大坪村改變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項工作開展起來群眾積極擁護,各項指標名列全鎮前列。 關心關注困難村民 時刻關心關注本村三無、五保、低保戶的生活狀況,在防寒防凍、“5.17”洪災及各種自然災害來臨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排查險情,給困難村民送上溫暖和關心。 村民黃習龍,靠打零工供兩個孩子讀書,生活貧苦。黃連福積極向鎮扶貧辦了解政策,爭取資助,為黃習龍家送去了溫暖。得知村里某婦女得了癌癥,他第一時間上門看望,向上爭取補助。春節期間,代表組織關心慰問老黨員,老干部和困難家庭,對本村矛盾糾紛及時排查、調解,任何矛盾上報不上交,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確保社會治安穩定。他常說,“作為黨員,就應該把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在他的影響下,村黨員中形成了積極工作、推動科學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村的良好氛圍,黨員的黨性得到了提高,黨員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現在,村里社會治安安定,鄰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村里項目走訪 抓經濟,促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促進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把鄉村振興建設推向新的臺階,身為黨支部書記的他緊緊圍繞村里的實際情況做文章,千方百計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面對村內“小雞散步、家犬自由、村道臟亂”的情況,黃連福通過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管理辦法,把全村劃分為4個責任片區8個網格片區,建立“村兩委+鄉賢志愿者”雙重掛包責任制,發揮鄉賢網格員“人員摸得準、情況吃得透”優勢,制定20條量化評分細則,對全村202戶村民房前屋后人居環境衛生狀況進行積分考評,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積極性和自覺性,形成正向循環的常態化人居環境管理機制。其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管理辦法的有關做法獲得“全國人居環境”工作號推廣。 村部有閑置房屋,黃連福積極籌措資金進行修整,搖身一變,成了可以收益的招待所,目前已進入試營業階段,預計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4萬元。 幾年來,他全力做好旅游規劃建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休閑旅游村。為了村莊建設和發展,經常跑項目,爭取資金,推進了20畝花卉大棚建設、1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飲用水改造提升、籠式足球場等項目建設。 如今,大坪村在黃連福的帶領下,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顯的提高,各項工作也贏得了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成功背后,是大坪村有一個堅強有力、甘于奉獻、能為群眾辦實事的村班子,其中,更為關鍵的是有了黃連福這樣一個好的“領頭羊”。未來,大坪村將會成為一個更加文明、繁榮、富裕的美麗鄉村。 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 為進一步推動三明市網絡文化繁榮發展,壯大網上主流輿論,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持續打造“網聚正能量·助力新發展”網信工作品牌,中共三明市委網信辦聯合東南網三明站舉辦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活動期間,開展優秀融媒體作品征集評選表彰活動,力爭推出一批有較強吸引力、感染力的圖文、短視頻、微電影、H5、動漫等形式多樣的優秀融媒體作品,共同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參與方式: 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前,請將作品等資料發送至郵箱2780989580@qq.com,郵件主題注明“三明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聯系電話:0598-8252720。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