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7日訊 (本網記者 劉惠萍 通訊員 許琰)“挖掘機、降塵噴霧車準備就緒”“開始拆除”……8月16日,伴隨著現場指揮人員的一聲令下,大型機械揮動著鋼臂對已經清空的閑置房屋進行拆除,標志著三明市沙縣區原林產化工廠已征收房屋拆除工作正式啟動。 從征遷啟動以來,沙縣僅用30天完成了該項目全部簽約完成,共涉及39戶、建筑面積近2500平方米。 原林產化工廠地塊示意圖。 原林產化工房改房地塊是典型的老舊城區,老住戶多、困難職工多,長期以來,由于補償標準、安置房戶型無法滿足被征戶的要求,征遷工作多次被迫擱淺,一度成為城南片區城市開發建設的一個難點、堵點,群眾反映強烈。 今年,沙縣區結合“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部署,將該地塊列為重點攻堅項目,區主要領導用好“項目工作法”“腳底板工作法”,帶頭深入一線積極推動解決群眾反映的補償標準、安置戶型等問題,集中力量解決這塊征遷“硬骨頭”。 征遷工作正式啟動后,園區充分整合資源,成立征遷攻堅小組,采取先易后難的辦法,結合整幢捆綁征遷獎勵,多次召開征遷戶座談會,多角度解讀征遷政策,強調相應時間節點征遷落實及整幢捆綁征遷等各項獎勵措施,首日即完成簽約34戶,占總任務數的87%。 征遷工作人員入戶向住戶講解政策。許琰 攝 以“真心”換“征心”。園區從群眾的角度出發,針對“持觀望態度、不愿遷”的剩余未簽約征遷戶,征遷攻堅小組每天會商研判征遷進度,抓住周末、晚上等時間,反復入戶給征遷戶做思想工作,梳理征收補償安置方案,測算房屋補償安置費用,確保每一戶都能享受到最優的補償政策。 此外,園區也把征遷一線當作“練兵場”,動員廣大黨員干部輪流赴一線工作,分片包干,做到情況掌握在一線、指揮協調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把工作做上門、做到家、做到位。 “在這兒住了40多年,挺舍不得。不過,以后配套會越來越好。”“安置房就建在原地,以后肯定挺好的。”看著手中的協議,住戶們對新的生活充滿期待。下階段,征遷工作小組將繼續做好后續服務,切實保障群眾權益,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