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招商引資工作綜述 (記者 林馨怡 通訊員 范良斌 陳智遠) 5年來,我市共組織各類招商活動6714場(次),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00余個。 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招商引資,是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后勁所在。5年來,我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服務,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升級換擋、爬坡過坎,是一次大考。在這一考驗面前,我市寫出了自己的答卷:抓發展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必須抓招商,我市作為老區蘇區,發展根本要靠自身“骨頭長肉”,全力抓招商、抓項目、抓產業、促發展。 下足招商“真功夫” 5年來,全市實施省市重點項目807個、總投資4078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3%,保持全省前列,“五個一批”新增項目總數和新增開工數、新增投產數近三年連續保持全省前3名,產業項目占比提升至80.6%。一組組數據背后,是我市推進招商的信心與決心…… “成為招商顧問是三明市委市政府對我們的信任。三明有‘錢’景,咱們招商有信心!”8月20日,市“大招商招好商”攻堅戰役動員大會上,列席代表、廣東省先進家居產業研究院院長江敬艷,受聘成為市政府招商顧問。 我市制定出臺“1+11+N”系列文件,其中“1”是指《三明市“大招商招好商”攻堅戰役行動方案》,“11”是配套的11個子文件,“N”是子文件后面的一批附屬文件。 其中,文件《三明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二十條措施》包括推動主導產業發展、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鼓勵引薦招商項目、鼓勵外商投資、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投資、人才政策等七大點20條內容,力求打出“組合拳”,引來“金鳳凰”。 8月,我市成立“三明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領導統籌全市招商引資工作,部署推動年度招商引資任務,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考核評價機制,高位推進優化招商引資環境工作。 唯有落細落實,方能求得實效。 目前,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在全市梳理確定了第一批 139 個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 2128.665 億元(平均投資 15.31 億元),作為下一步市級層面重點推介和攻堅的內容。同時,在全市梳理確定了第一批 87 家擬重點對接目標企業,作為下階段靶向招商重點突破方向,力求爭得來、能落地。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眼下,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石墨烯工業園等一批園區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其中,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累計入園企業29家,6家企業正在建設,4家企業投產;韻達(永安)電商產業園項目、尤溪熱電聯產項目等正按序時推進建設…… 筑巢引鳳不含糊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市形成了“大招商招好商”工作格局,把“招什么”“誰去招”“怎么招”“如何落地”等謀實做實。 2018年6月,我市主動跟蹤對接泉州裝備制造企業,依托三鋼原材料供給優勢,吸引企業落戶三明,共建高端裝備產業園。2020年3月,作為首批簽訂入園協議的10家機械裝備企業之一,恒冠達(福建)重工裝備開工建設……從開工建設到實現投產,僅用時7個月。 “一方熱土”能不能“熱”,靠紛至沓來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熱”,要靠親商安商的環境。我市三鋼集團的產品產能優勢、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態勢,以及泉三高端裝備產業園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讓項目引得來。項目服務專員的跟蹤對接服務,為企業代辦從招商到立項、建設到發展的各項審批手續,貼心周到的服務,讓園區企業落得下,跑出“加速度”。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健康快速發展的助推劑,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肥沃土壤,這是我市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2018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三明市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對標活動 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六最”營商環境對標活動。 近年來,我市深入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對標活動,做好行政權力的“減法”和政務服務的“加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凝心聚力積極創建良好營商環境。 由“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讓惠企政策精準易享、發展機會公平可及,是我市努力營造穩定、公正、透明、可預期良好營商環境的生動寫照。 企業的“痛點”就是政策的發力點。今年1至7月,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95億元。同時,開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由企業“上門找政策”變為政府“上門送政策”。 多點發力“放管服” 如果說,“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一面鏡子,那么我市如何將這面鏡子擦拭得更亮? “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群眾和企業辦什么事煩,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圍;群眾辦什么事難,就把什么納入必須解決的范疇。”市發改委體改科負責人介紹。 8月23日下午3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前,三明磐石建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陳翀凱在工作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順利完成了施工許可證申辦。 事實上,在我市,不管是企業開辦、變更登記,還是企業注銷等涉企事項,都可在網上辦理,企業辦事從“跑多次”“只跑一趟”,已經升級為“一趟都不用跑”。 政務服務好不好,企業、群眾最有發言權。陳翀凱說:“以往辦事因為不清楚流程和材料,要往返政務中心好幾次,現在通過各種辦事平臺和服務窗口,縮短了辦理時間,大大方便了企業。” 消除堵點,去繁從簡推動“放管服”。我市主動自我加壓,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提高審批效率,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讓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2018年4月,國務院啟動了群眾辦事百項堵點難點疏解行動。11月,福建簽署承諾書,全力以赴疏解百項群眾辦事堵點,并確保堵點解決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年12月14日,全部5批共100項堵點難點問題在我市已全部得到解決,順利實現100%任務目標。 今年,我市對辦事時限進行再壓縮,聚焦企業開辦及注銷、獲得用水用氣、不動產登記等重點領域,實現環節再簡化、成本再降低、服務再提升。38個市直部門各類審批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縮率84.89%,繼續保持全省最短,市直180項、縣級600項審批服務事項在e三明實現全流程網上辦理…… “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好、門檻最矮、誠信最優”,優化營商環境目標的每一個“最”字,無不需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通過深入推進改革來實現。 三明,這座城市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腳步沒有停下,將繼續推進“五辦工作法”“全程網辦”“e三明掌上辦”“預約辦”“郵寄辦”“智能辦”改革,努力向智能服務要效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