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9日訊(通訊員 樂欣媛)10月15日,興業銀行簽署《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該《宣示》由中國銀行業協會牽頭發起,并在第十五次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 15)第一階段的生態文明論壇上簽署和發布。 《宣示》主要包括:制定“生物多樣性戰略”、強化“生物多樣性風控”、確立“生物多樣性偏好”、加大“生物多樣性投資與創新”、做好“生物多樣性披露”、改善“生物多樣性表現”、促進“生物多樣性合作”等,旨在充分探索和開發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生物多樣性潛力,為實現生態友好、可持續、綠色、包容的發展發揮金融支撐作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也是金融系統賴以存續的根基。在保護生物多樣性過程中,金融機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負責人表示,金融服務支持生物多樣性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在支持企業融資項目的過程中防范生物多樣性風險;二是如何支持生態環境改善類型的項目,從而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或恢復,而這也是綠色金融的主要內涵。 據介紹,圍繞著這兩個方面,興業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作了多年探索與實踐。一方面,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興業銀行吸收借鑒國際先進可持續發展理念,借助赤道原則的標準、方法、工具,為有效管理和防范生物多樣性風險作出不懈努力。 不僅如此,赤道原則為興業銀行帶來一整套包括生物多樣性在內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不再局限于零散的環境信貸政策。赤道原則改變了過去僅僅依賴“環評”建立的準入機制。通過赤道原則評審,對項目進行分類管理,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內嵌承諾性條款等措施,督促并協助企業主動防范、規避潛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截至2021年9月末,興業銀行共對1488筆項目開展赤道原則適用性判斷,其中適用赤道原則項目共計815筆,所涉項目總投資為35414.27億元。 另一方面,作為國內最早探索實踐綠色金融的商業銀行,興業銀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致力于環境保護與生態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污染治理(包括良好水體保護及地下水環境防治、重點流域海域水環境治理等)、生態保護(包括天然林資源保護、動植物資源保護等)、生態修復(包括河湖與濕地保護恢復、重點生態區域綜合治理等)等細分行業作為重點支持領域,加大綠色融資支持。到9月末,興業銀行支持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的綠色金融融資余額達2198億元。 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守護我們的地球家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興業銀行將按照《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宣示》的要求,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重點,為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更多綠色金融支持,貢獻更大專業力量”。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負責人說。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