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9日訊(通訊員 湯文俊 林奎 馮尤泉文/圖)城關鄉地處明溪縣城周邊,屬城鄉結合部,全域面積115.84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魚塘溪、羅峰溪、金溪,是以上河流的發源地,河道全長50余公里。 為改善全鄉綜合生態環境質量,有效解決問題發現不及時、解決能力弱、部門綜合環境事件處置職責不清、網格多頭巡查資源不共享等問題,城關鄉統籌協調部門職責,創新工作機制,于2021年8月掛牌成立城關鄉生態綜合管護隊,通過整合“環保網格、森林保護、河道管護”三支生態管護隊伍,組建隊伍、梳理職責、完善考核、健全機制,實現全鄉生態環境得到綜合管護,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合力共管”的生態管護的局面,努力實現“水凈、河清、天藍、地綠、居怡”生態建設目標。 整合資源 配好隊伍 為解決各類環保網格隊伍人員重復、職責不清的問題,城郊鎮創新生態綜合環境網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整合“生態保護網格、河長制、護林員、人居環境”4個關鍵職能,以原有護林員、河道專管員、環保網格員為基礎,通過制定準入、嚴格考核、精選人員,成立生態綜合管護隊,整合組建一支有戰斗力的生態綜合環境網格管護隊伍。通過整合資源后,城關鄉生態管護人員從45名減員至9名,將兼職隊伍變為專職隊伍,有效解決了網格多頭巡查、資源不共享、人員重復、職責交叉等問題,做到管護“多長合一”,激活“神經末梢”。 2021年8月,城關鄉掛牌成立生態綜合管護隊 統籌保障 完善設施 城關鄉始終堅持做好生態文章,探索建立“力量精干化、資源集約化、管護全域化、效益多元化”的生態綜合管護新路徑,不斷提升生態“管、治、用”的能力和水平。統籌使用巡山護林經費16萬元、河道專管經費11萬元、環保網格員經費3萬元,實現管護隊成員月均工作報酬達3000元以上。同時,鄉政府自籌專項經費用于保障生態綜合管護隊前期工作,增設辦公場所、添置辦公設備、購置專業工具、完善管護設施,滿足生態綜合環境網格化管理工作需求。如今,生態綜合管護隊擁有物資庫1間,打撈船2艘,基本滿足河道垃圾打撈所需。 強化培訓 嚴格管理 自成立生態綜合管護隊以來,城關鄉多次組織管護隊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并邀請縣內各行業領域專家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實現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由被動巡查、上報問題改變為主動管護、及時處置,將原有單一巡查變為綜合巡查,做到網格區域全方位負責。同時,為規范生態綜合管護隊隊員的管理,正確評價生態綜合管護隊隊員履職表現及工作實績,依據生態綜合管護隊工作職責進行考核,客觀公正做好考核測評工作。每月對生態綜合管護員工作情況及到崗情況進行督查,實行每月一考評、每季一小結,考核結果與隊員工資績效掛鉤。每年根據隊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日常考勤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定,實行年終考核優秀者優先續聘、末位淘汰解聘,激發隊員工作積極性。 生態綜合管護員正在進行松線蟲疫情防控 落實責任 守望“綠海明珠” 自城關鄉生態綜合管護隊成立以來,魚塘溪、羅峰溪、金溪河道水面漂浮物、河岸垃圾情況得到明顯改善。管護隊員積極主動落實責任,清理打撈水葫蘆、雜草、枯枝、塑料垃圾等河道漂浮物以及河岸兩邊的垃圾、廢棄物,有效減輕下游鄉鎮的清理壓力,落實河道管護責任。 清理明溪南山古人類遺址河畔垃圾 近年來,城關鄉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牢牢把握主旋律,盯緊“水凈、河清、天藍、地綠、居怡”的目標,充分發揮生態綜合管護隊的作用,在生態治理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下階段,城關鄉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來明考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繼續加大生態治理力度,加強生態綜合管護隊制度建設,不斷強化經費和物資保障,創新工作機制,提升網格化管理水平,推進鄉村生態治理能力現代化。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