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4日訊(通訊員 李少蘭 熊明歡 黃勝龍)“希望集鎮(zhèn)到新坑路燈能早點亮,方便大家夜間出行。”“冬閑時,建議對排水渠進行全面排查,方便明年春耕。”……在三明市泰寧縣梅口鄉(xiāng)擁坑村走訪過程中,村民們反映的問題都一一被鄉(xiāng)人大主席楊春高記錄在民情日記和登記表里。 楊春高說,為確保“居民夜談”活動不流于形式,在詳細了解情況的同時,每名包村領導和鄉(xiāng)干部不僅要寫民情日記,還必須記錄《村情民意記錄本》,將群眾的基本情況、“急難愁盼”都仔細地記錄下來,邊走訪邊化解,對于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及時上報,推進逐條化解,并定期回訪,長期聯(lián)系,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 夜幕降臨,寒氣逼人,但未阻擋梅口鄉(xiāng)村“幫幫團”夜訪的熱情。由60名鄉(xiāng)村干部組成若干“幫幫團”,分別前往村民的家中,與村民嘮家常、聽實情、問實事,了解群眾所需、所困,為其排憂解難。 “今天我們到這里來,主要是想和大家談談心,了解一下大家最近在生活與生產上有沒有存在什么問題。大家實話實說,有什么說什么,能辦的立馬辦,不能立刻辦的也會盡快解決。”近期,在擁坑村新坑小組長家,“幫幫團”成員呂曉琪的一席話打開了村民李金亮的話匣子。“我們新坑組屋后地質災害點已多年,每到下雨天,大家都很擔心安全問題,望政府能提供幫助。” 了解到李金亮的需求后,鄉(xiāng)村“幫幫團”一方面與村干部了解情況并于第二天到現場勘察,并將勘察的現場情況及時跟鄉(xiāng)里反饋。另一方面,主動協(xié)調相關部門進一步爭取資金,在鄉(xiāng)村“幫幫團”努力下,這個項目很快下來了,目前該項目已全面完工,李金亮的“急難愁盼”有了回音和落實。 “每次跳舞服裝和隨身攜帶的物品沒地方放、自己帶的音箱音質差,影響大家跳舞熱情。”擁坑村村民溫茂珠是村里廣場舞的召集人,在一次夜談中,溫大姐向“鄉(xiāng)村幫幫團”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了回音,“幫幫團”協(xié)調鄉(xiāng)里文化站專門為廣場舞愛好者提供服裝間,以及音響、電視等設備,現在溫茂珠和她的姐妹們每晚飯后都熱情滿滿相約廣場。 今年以來,梅口鄉(xiāng)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鄉(xiāng)村“幫幫團”截止目前已累計召開夜談會80余場,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20余條,幫助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訴求60余項,通過夜談,融洽感情、宣傳政策、解決問題,有效化解了一批影響村民生活、基層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