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遷工作事關南部片區發展,也是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難得機遇,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做好每個環節、每項工作。”三元區富興堡片區-槐林片區連接處征遷項目有一支重要的攻堅力量,她們就是富興社區黨支部書記呂淵淵組建的“娘子軍”征遷小分隊。 富興堡片區-槐林片區連接處地處富興社區轄區,征遷工作正式啟動前,這支7人組成的“娘子軍”就承擔了全部前期摸底排查工作。從挨家挨戶走訪摸排,到最終確定紅線范圍圖,光是居民戶、企業等基本情況及征收意向,呂淵淵就記了厚厚的兩個本子。 “路特別難走,這是上門的初體驗,也是我這幾年參與征遷工作碰到最難走的路?!眳螠Y淵介紹,這個地塊的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在此生產經營的企業多、進出車輛也多。久而久之,路面坑洼不平、石子亂蹦,過路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一次,呂淵淵騎摩托車載著同事入戶,路上一個顛簸,直接把同事甩出一米開外,還好同事沒有大礙。 征遷工作開始后,“娘子軍”分到了5戶居民戶的征遷任務,家住林場工區1棟80多歲的孫大爺就是其中之一??紤]到自己年紀大,家庭條件不是很好,而且安置房要3年后才建成等因素,孫大爺和家人一開始堅決不同意征遷。 “一定要建立信任關系,他們才會表達真實的想法,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眳螠Y淵總結了這幾年開展征遷工作的心得。于是,她和同事不厭其煩地入戶,聆聽孫大爺講述從家鄉山東來到三明,支援三線建設的經歷、感受,與孫家人一步步建立互動交流,以改善生活小切口闡釋征遷大政策,引起孫家人的共情共鳴。 “我們同意征遷,可老人家等不起,需要的是現房,而且不能在路邊、高架橋旁等位置。”一次次奔走、一次次溫情感化……孫大爺的兒子終于開口表達了征遷意愿及訴求。以問題為導向,“娘子軍”進一步厘清征遷政策后立即行動,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促成了簽約。 當呂淵淵向孫大爺及家人表示感謝時,孫大爺的兒子卻說:“你們真心實意幫助我們,辛苦的是你們,應該感謝你們才是!誰不好做工作,我來幫忙一起做思想工作。”這句話讓“娘子軍”心頭一暖,工作干勁更足了。 作為“娘子軍”的一員,今年24歲的孫倩是富興社區居委會最年輕的干部。在與呂淵淵一起完成林場工區1棟王阿姨家征遷協議簽訂的過程中,第一次在一線參與征遷工作的孫倩學到不少技巧。 和不少征遷戶一樣,王阿姨夫妻倆原本堅決不同意征遷。呂淵淵她們見狀,想到了一條“迂回路線”:王阿姨的兩個兒子、兒媳比較通情達理,兩個孫子也很優秀,那就先做通小輩們的思想工作,再讓他們一起幫助說服老人家。經過一次次軟磨硬泡,再加上孩子們的勸說,王阿姨夫妻倆終于認真研究起征遷政策,簽約工作最終水到渠成。 思想工作做通了,王家人與社區的關系也更融洽了。他們常到社區詢問是否有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并主動當起社區志愿者。 此外,“娘子軍”還擔起了為征遷分隊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工作,用心用情幫助解決群眾后顧之憂:為患病群眾看病吃藥提供便利,為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問題,努力解決好住戶搬家、過渡安置等事宜…… 這支“娘子軍”不僅圓滿完成富興堡片區-槐林片區連接處項目中分到的5戶居民戶簽約,還協助指揮部完成了毓才玻璃廠及周邊地塊征遷工作。(林馨怡 黃柳青)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