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宇 文/圖) 沿著蜿蜒的山路駛向位于建寧縣金鐃山下有名的“石頭村”——濉溪鎮高峰村,在滿是石墻磚瓦的房屋中,幾間小木屋格外引人注目,這里是清華家庭農場,農場的主人正是市十三屆人大代表聶清華。 2007年,聶清華當選市十一屆人大代表,此后連任市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這也算是我市市人大代表里的“常青樹”了。 食用菌生產、農產品運輸、承包造林、種植蓮子……豐富的經歷讓聶清華的生意嗅覺愈發靈敏,這一次她嗅到了鄉村旅游的商機。 “高峰村的旅游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聶清華說,村后有一條千年古驛道,舊為建寧出縣的一條主要通道,村旁有一條清幽的峽谷,峽谷內石景奇異,小溪水質清澈,落差大,是漂流的理想去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漂流。 可每逢節假日,高峰村游客不少,留下來的卻不多。原來,那時的高峰村沒有民宿、旅店、飯店,游客吃飯都成問題。 大好的商機聶清華不會錯過。2011年,她建起了全村第一棟民宿。2014年,她又投資打造建寧縣第一家休閑觀光家庭農場——建寧縣高峰清華家庭農場,流轉農村土地面積130畝,種植果蔬、蓮子,開展農業休閑觀光,改造建設民居民宿,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如今,在聶清華的帶動下,高峰村有20多戶村民跟著她經營民宿、農家樂,解決了周圍村民就業問題,也推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 優越的生態環境是高峰村發展旅游業的資本。因此,聶清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村居環境的提升上。 近年來,高峰村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但昔日干凈的風景正在被縱橫交錯、雜亂無章的電網、通訊線路破壞。“不少游客向我訴苦,拍照的背景經常出現凌亂的‘蜘蛛網’,很煞風景。”影響游客心情是一方面,還給無人機統防統治、機插、機收等機械機具操作帶來不便,影響農業現代化進程。 2021年1月,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聶清華提出《關于農村電網下地升級改造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建議》,建議加快電網下的步伐。 建議深入人心,答復更是擲地有聲。市農業農村局根據我市實際,科學規劃布局,加大整治力度。目前,全市已完成158個村莊的整治,共整治線纜440皮長公里,遷改桿路141公里,管道14公里。此外,全市110個試點村已有20個明確規整方案,計劃規整或拆除廢舊電桿共計772根,其余試點村規整方案正在加快制定中。 履職以來,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聶清華將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化成了一條條建議。《關于加大對傳統村落保護支持的建議》《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建議》《關于推進全民健身,落實農村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使用的建議》…… 完善保護機制、加強協調指導、拓寬資金渠道、強化宣傳教育……一項項有力措施也積極回應著群眾的訴求,扮靚村民的幸福家園,使鄉村舊貌換新顏。 如今的高峰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后的山頭更綠了,村前的小溪更清澈了,越來越多村民吃上“旅游飯”。目前,全村直接從事旅游的村民有260多人,占全村人數近三分之一。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萬元,鄉村振興步伐鏗鏘有力。 為群眾發聲,為人民代言。今年,聶清華又順利當選市十四屆人大代表。 代表履職,永遠在路上。聶清華表示,她將繼續聚焦鄉村旅游,升級完善具有本土特色、游客喜愛的民宿產業,以農為本、旅游賦能,探索出農旅融合新路子,讓美麗鄉村持續釋放獨特魅力。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