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八閩行”三明集中采訪活動走進三明泰寧 東南網1月21日訊(本網記者 蔡曉卿 文/圖)1月20日,“學習宣傳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八閩行”三明集中采訪活動走進三明泰寧明清園。在園內的古建筑、古木雕、古字畫、楹聯等藏品中處處皆福,蘊含著深厚的福文化。 “鳳舞龍蟠福” 泰寧明清園供圖 走進泰寧明清園司馬府第,抬頭仰望,在這座金碧輝煌的清代徽派古建筑上方,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鳳舞龍蟠福”。據泰寧明清園講解部經理王曉燕介紹,此“福”字形似鳳凰飛舞,蛟龍盤曲,呈現為“福”字,常用作恭祝新婚幸福美滿、龍鳳呈祥的吉慶寓意。 百福圖 泰寧明清園里還打造了三明市首個以“福”文化為主題的“百福館”,其中珍藏著一幅鎮館之寶清代的“百福圖”。據了解,“百福圖”是由曾國藩的孫女婿吳永篆刻的,圖中由一百種不同的福字樣配以圖案刻制而成,蘊含了太平萬象福、夫妻和睦福、平平安安福、福祿福、連年有余福等等。“福”是諸事皆吉的總稱,富貴壽考等統稱為“福”,祈盼百福降臨。 除此之外,“百福館”中還有五福“長壽福”、“富貴福”、“康寧福”、“好德福”、“善終福”,“蒼龍教子”福,“中華第一福”,“福壽雙全”,“厚德載福”等等,福文化藏品共有百余件。 “百福館”里的每個“福”字,都飽含著先人的智慧與情感,展現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也寄托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每個參觀的游客都可以親手拓一個福,把福氣帶回家。 福文化已有幾千年歷史,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貼福、送福、納福的民間習俗,拓印“福”字也是中國傳統祈福文化的一種,因此泰寧明清園根據“百福館”中極具特色的“好德福”,制作成拓板,每個參觀的游客都可以親手拓一個福,把福氣帶回家。 據泰寧明清園總經理陳佳昱介紹,為了進一步弘揚傳播“福”文化,目前已組織專業設計團隊,以百福館為載體,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福壽如意枕頭、祈福牌、八寶福香囊、八寶福香爐、福系列手串、雙福掛飾等六款文創作品;還將在園內規劃一條福文化旅游線路;在春節期間,泰寧明清園還將在園區推出“尋福”活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